分类
英语学习

汉语会不会代替英语成为全球第一地位的语言?

最近流行的观点就是东升西降,然后由此有些人会推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汉语的世界。

如果你只按照使用的人口来说,把跟汉语亲缘比较近的的方言都当做汉语,但是总的来说差异还好,那么汉语其实本来就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因为我们有14亿人口,然后去掉一些少数民族,大差不差我们有,十二三亿人会说汉语。

但是你要综合非母语人口,从一个世界语言的角度,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英语有8~9亿的非母语使用者,汉语可能大概只有1~2亿的非母语使用者。英语才是绝对的世界语言,汉语根本不是一个世界性语言。汉语还是一个本国型的语言,就是它本国人说的最多。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如果按照人口来说,汉语、英语、印地语、西班牙语这些都是非常大的语言,使用人数都非常多。

我之前聊 YouTube 的用户范围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印地语已经在 Youtube 里头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了,因为 Youtube 最大的一个用户群体是印度人。

语言传播发展的一些基本历史规律

我们要聊汉语会不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语言,我们要先聊一些语言的基本发展规律。

我挺反对一些不太懂历史的,没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一些英语老师,或者语言爱好者。他们特别喜欢强调语言的优美,语言的特性。他会说什么英语的优美,所以英语现在全世界普及。说法语的优美,所以法语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再说。

其实这样的说辞,每一种语言的爱好者,或者是每一个语言的使用者、母语者都可以找找出很多。什么语言最优美?英国人可能会说是英语。

中国人会说汉语,因为我们有诗经,有李白。粤语使用者说粤语音调更多,更优美,粤语歌曲好听,等等。

但是,事实上我们去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的变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政治化、以及严重被经济发展影响的一个东西。

首先政治是会影响语言的发展的,当一个政府强制你说一个语言,到了一定年份,比如两代人,那么后面的人会觉得他说这个语言是自古以来的,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

诺曼征服给英语带来的法语单词

很多人学习英语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一个疑问。

牛在英语的时候叫cow或者叫ox, 猪叫pig或者叫swim,羊叫 sheep,鹿叫 deer。

但是牛肉叫beef,猪肉叫pork,羊肉 mutton, mutton是读mutton,鹿肉叫做venison。

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动物的名字和他们的肉的名字差异这么大。很多学英语的人都知道很多词是由词根组成的,为什么这些动物的肉看起来跟动物的名字毫无关联,甚至不共享任何的词根呢?

如果你查一些好的字典,从词源你可能会发现beef来自古法语boef,pork来自古法语porc,mutton来自古法语moton,venison来自古法语veneso。

这听起来就越来越不像是某种巧合了。最后,我在看《英美文学史》的时候豁然开朗。

他讲在11世纪的时候,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英格兰,也就是历史上的征服者威廉。征服者威廉的宫廷就是一帮法国人统治了英国,统治了英国以后,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上层,宫廷、贵族、教士、高级官僚都是法国人,或者是说法语的英国人的这么一个结构。

所以,在上层社会都要符合他们的习惯,但是底层人民还是说英语。

所以慢慢的在英语里头,像这些跟高层文化有关系的东西,都开始采用法语词。比如法律词汇,被诺曼律师们引入;服装和礼貌用户,是因为贵妇人和朝臣们主要在使用。骑士们引入了战争和狩猎相关的古代法语词,建筑师引入了古代法语的建筑、石匠方面的专业术语。

而各种肉的主要消费者是这些上层人物,所以他们怎么称呼肉,以后就变成了标准叫法。但是他们不从事生产,所以那些去生产这些肉的普通农民乐意怎么叫,继续用古英语,就没有去管了。所以,语言的变迁,揭示了政权主体的变迁,揭示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所以,这些在那个时代引入到英语里面的古代法语词,跟他们是否优美没有任何关系。无非是上层社会的习惯,最终影响了整个社会在这些高端领域的用词。而上层社会不关心不理解的层次继续使用各种古英语也没人管。

日语里面的汉字

日语也有一些类似的部分。我们知道日本现行的《常用汉字表》于2010年(平成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共2136字、4388音训(音读训读是日语使用汉字的时候的不同读音方式)。

为什么日语里面有那么多汉字。日语里面什么部分用汉字?什么部分用传统日语本身呢?其实也有历史和政治的传承。

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全面向中国学习的,派出过很多遣唐使,唐以后的历代也有很多交往。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很多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还是有深深的向往。虽然日本后来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日本的一些高端人士,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是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的。下图是我在博物馆看到的一副日本江户时代(我国明清时代)的绘画作品,日本画家曾我蕭白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江户时代,日本有了葛饰北斋那种非常日本风格化的浮世绘。

但是也有刚才我贴的那张画以及如下的竹林七贤手卷:

所以,在当时日本有一个阶层,他能书写阅读汉字,能说汉语,画画都可以跟中国文人画乱真。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日本认为更先进的是西方,开始去中国化。

所以,不是日本挑选了几千个汉字引入。而是日本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在某个阶段是非常中国化的。 直到去中国化,上层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语言文字合流,最后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语言文字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中间也统一了文字,实际上它也统一了语言。

在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时候,中国的方言肯定比现在还要严重。文字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生活习惯其实完全不同。秦始皇他们的发家应该是从西部,然后秦国的习惯,成了全中国的习惯,秦国的方言变成了国家的统一语言。事实上从古代历史去看,每一个时代它的官话都是有变化的。

英语是现在的世界第一语的原因

然后,我们就谈回为什么英语是现在的世界第一语。是因为英语多么优美么?肯定不是。

英国是一个不大的国家,而欧洲很多国家也有自己的语言。

那么为什么现在英语是一个全世界的最通行的一种语言。其实很简单,就是历史原因。

就是因为当年英国太强大了,英国当年曾经叫做日不落帝国,英国有一个征服了全球的历史。二战前英国在全球各地都有它的殖民地。到了今天,很多殖民地都独立了,但是仍旧有很多地方属于英联邦国家,有的地方仍旧叫做英属XX什么。英联邦包括了50多个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都还是英联邦国家。虽然英联邦现在是一个没什么实质影响力的松散组织,但是你可以理解为他是当年日不落帝国的影响的一个余晖。

美国最早其实也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后来独立建国了。

二战后,英国衰落了。但是美国崛起了,成了新的世界秩序的缔造者或和守护者。或者用我国的说法,世界警察。

美国严重影响了世界二战以后的经济复苏,日本就是在美国的监管下去复苏和崛起的。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也帮助了欧洲的复苏。从二战结束以后到现在,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GDP第一的国家,最近可能会被中国超过。

美国GDP最多,所以美国就对全世界有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GDP崛起会不会带来汉语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的GDP最近一直在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美国。但即使不按这个中国的GDP可能很快也会超过美国。

中国的GDP在全球占一个第一的地位,它会不会催生汉语的普及?

我们知道很多中国人他会喜欢 SHE 的那首“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中国也搞了很多海外文化输出项目,比如孔子学院,等等。

中国的GDP地位会不会带来汉语的普及?

肯定会。中国的崛起跟美国和英国的崛起的历史还是有很大区别。

但中国的这种崛起,还是一个相对和平的东西,也没有占领别的国家,也没有殖民地。

另外一个区别是什么?

美国是全世界的购买力大国,美国今天的世界统治地位其实是靠两件事情,一个是全球买买。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进口国,基本上美国从哪进口哪个地方就会挣到钱。中国的改开,其实就可以理解从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到东西拼命出口到美国的这么一个过程。包括进入WTO,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怎么能更多,更快,更便宜地把东西出口到美国。

另外就是美元霸权。

美国的GDP地位,是一个全球买主的地位。

而中国的GDP地位,是全球制造中心或者说是卖主的地位。

在贸易中间可能卖主去学习买主的语言会变得更重要一点。你想把生意、你想把货物卖到美国去,你当然要学英语。如果说你现在想把东西卖到墨西哥去,卖到西班牙去,你可能要学西班牙语。

就像我们出国到美国的商品的说明书,包装盒都是要英文的。出口到西班牙的都要西班牙文的。你去一个国家的市场,你就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语言,否则没人买你的东西。

所以说,中国的GDP地位,无法改变全世界的语言格局。影响不太大,因为中国主要是一个卖主的地位,主要是一个制造者,一个生产者销售者的地位。全世界是买主,而买主里面最大的人群就是英语人群。

谁买东西谁是老大,因为你要去征服对方的市场,所以中国更多的是学习各种语言,这个也就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因为你与其是学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语言,你还不如就学英语。外贸领域英语是非常占统治地位的。

中国的内需为何不振

继续再讲一点中国的GDP的问题,就中国的GDP跟美国的GDP其实是不一样的。美国是一个消费带动的GDP,美国人他不停的买。美国经济增长动力里,或者叫经济的发动引擎里,很大一块是内需,中国是一个内需不畅的经济。

很多人会去讲中国过去有多阔,中国古代的GDP就很高。但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在历史上,它也是一个内需不畅的经济,张宏杰老师有本讲乾隆时代的书,叫《饥饿的盛世》。

从书中你可以理解到辉煌的乾隆盛世,一方面你确实可以说经济总量很大,国力很强大,但是在乾隆治下的人民他是很贫困的,甚至很饥饿的。

这就是法家的基础理论强国弱民的一个应用的结果。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你可以理解为,就是劳动成果、财富的分配偏向上层,偏向国家。或者可以理解为某种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今天的饥饿问题,解决的还可以。中国整体上还是一个分层的国家。我们有一个收入相对高很多的大城市这个阶层。然后是小城市和乡村这个阶层。有1-2亿人的购买力,放到全球去,都是相当高的。他们去国外旅游的时候,购买力惊人,他们买得起奢侈品,买各种家电,生活品质比肩世界发达国家。

但是也有克强总理说的6亿,月均收入不过1000的更广大的相对贫困的人群。

中国的整体经济内需拉动能力强大的是,实际上是上面这一层。人口数相当于美国人口数的一半。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内需拉动引擎。但是他们又只占人口的1/10左右。

所以从整个国家来看,中国的内需拉动能力其实是很差的。所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是一个高端产品、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国家。

中国对全球的经济辐射的层面很大程度,还是一个全球制造中心,它把各种东西卖到全世界,它能够比较低廉的卖到全世界。

未来汉语的分布范围、和未来中国经济影响力辐射范围的版图

未来的汉语的海外分布,大致也和中国的经济版图会有一些关系。

大概可以理解为,说一带一路和东南亚地区。

非洲、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会形成一种中国的强势的语言的状态。因为你要去非洲去扶贫,去搞大基建,你必然会带很多中国人去。

中国人在当地就会形成一个中国人的需求市场,他就会在当地形成一些汉语的需求。当地人,要想做这帮中国人的生意,要给他们提供服务,他就需要学习中文。非洲去学习和自身发展也需要老师,中国也是他们学习的方向。

中国的生活方式往国外输出,只能往非洲、东南亚的相对贫困的地区去输出。而美国向全球的比较富裕的地方输出。所以你最后会发现英语其实确实在收缩,但是它收缩不会太大,在全世界比较发达的比较富裕的地方,英语仍旧是主流语言。

而以汉语为非母语使用的很可能就是非洲东南亚的比较穷的地方。

如果中国经济、国力还有机会在增长的话,或者完成了一个从低内需的国家往一个正常内需的国家的转变的话,会形成一个高进口的局面,特别是进口比较进口大量的生活和高端产品的时候,中国的语言才会有可能变得更广泛,在全世界上的使用。

打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