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为什么自比鲁迅的让我觉得不像,王小波门下走狗我也觉得不好,应该是“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颂”

最近,我开始在看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刚好听到讲《狂人日记》,讲鲁迅。

其实我上学的时候,课本上还有鲁迅,现在总说删除了,但是也不知道是哪里删除了,哪里还留着,但是可能是淡忘了一些了。

我记得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一件小事》,我倒是从来没有觉得鲁迅有多难读。我甚至曾经觉得有个伊可以专门来称呼女性有点意思。但是这么多年也淡忘了。

梁讲到《狂人日记》又讲错了一个字,把檄文读成了jiaowen。这倒是小问题,我看过很多梁的节目,从节目中展现的学识是真实的,错字也是真实的。学识大于错字,所以错几个字无伤大雅。

不过他讲到《狂人日记》批评社会,批评吃人的之余。他讲到了鲁迅的自省和自我批评。不由得让我心有戚戚焉。鲁迅的《一件小事》“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我们小时候都读过。当时,我注意到的就是他的自省。其实,以他收入,如果他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跟升斗小民不是一个阶级,不用在乎别人的死活,不用尊重别人的话。他其实比今天的很多富人,学者都有资格。毕竟他是几年的收入就可以在北京买个大四合院的人。虽然那时候的四合院还没到今天动辄上亿,但是也不是小钱可以买下来的。但是,他对一个人力车夫不仅是平时的,还觉得自己是更小的,更卑微和不够崇高的。

其实现在想象一件小事的故事,跟今天的社会现实还有些可以照应。人力车夫不小心撞到一个老太太,没人看到,似乎也不严重。鲁迅嫌麻烦,让车夫赶快走,车夫不怕被讹,也不管鲁迅,带着老太太去了巡警分驻所来解决问题。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不敢扶任何摔倒的老人了。今天倒不是说这个话题,就不细聊了。

会想起鲁迅在很多作品的自省,会发现,鲁迅虽有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是更多时候,人们记住的都是鲁迅的锋利,锋芒,鲁迅的一个都不宽恕。而他自省,他谦卑,他批评整个中国人的人性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摘出去,这些被提的就少得多。

以方舟子为例,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曾经多次说过以鲁迅为偶像。他曾经的网站就叫做X语丝,而《语丝》正是当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在北京创办的同人周刊。鲁迅有不少作品都发表在《语丝》之上。

虽然他说话和做派确实有点像鲁迅。骂起人来确实也足够锋利。但是我总觉得不像,精神实质不像。今天想起鲁迅的自省精神,我才发觉不像的地方在哪里。鲁迅知道自己“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他并不是完人。而方舟子俨然是一个完人。

我觉得一个牛逼的人,一定是个人,一定是个有缺陷的人。这才真实。也有挣扎,也有痛苦,也有错误的时候,也有心胸狭隘的时候。所以,人需要自省,人会犯错误,也需要承认错误。才能成为一个人。

完全不犯错误,也不能提他犯错的是神。在某些名人的粉丝严重,他们就是神。不会有错,不能有错。于是,粉丝们就跪了下去,然而我就开始心生怀疑了。不管是我多么喜欢的伟人,亚当斯密也好,牛顿也好,都不是完人,都有问题。所以真实。鲁迅也有问题。但是某些自比鲁迅的人没有问题,这让人心生怀疑和揣测,总觉得哪里不对。

就像很多年前也有很多人喜欢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学习王小波的写作风格不难,你大概可以想出几条,有的人口气上,感觉上确实可以乱真。但是,我也是心生怀疑。

我大爱王小波,我感觉得到他的有趣,他的脑洞,他思想上无穷无尽的自由。但是,我也知道他内心其实是有苦闷和挣扎的,他有很多自省和自我解嘲。然而,当我看那些门下走狗的时候(不全面,仅从我个人观感出发),我看到的更多学了一个王小波的句式,看起来是一样的嬉笑怒骂,然而感觉却缺了一个真正的内核。这个内核来自于对社会的观察,对体制的理解,来自于格格不入的感觉,来自于苦闷和挣扎。

冯唐说他比王小波写得更好。文学上我没资格评判。做生意赚钱,冯唐也比王小波更厉害。但是,带给我的震撼和收获,我不觉得冯唐会比王小波多。

好的作家,思想家,往往都比普通人更敏感,我们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他们往往会体会出更多的意涵,有更多的联想。这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所以,他们也会有他们的痛苦,自省不仅带来的是自我的提升,也会带来自我和现实的疏离感,有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带来的无力感。

我相信鲁迅有深深的无力感,所以他才会跟钱玄同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而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如果是阅读理解课,老师希望你写下的答案可能是,钱玄同的回答解决了鲁迅的疑问,所以鲁迅开始写作,开始去唤醒那些熟睡的人们,因为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然而,以鲁迅的清醒,他的感悟应该不是如此,可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已。

大多数真正的天才,有思想的人都会有一些挣扎。所以,卡夫卡死后,得了大名。然而他死之前,却跟他的朋友留下了这样的遗嘱他希望将自己的作品“一点不剩地、未经阅读地予以焚毁”。他有挣扎,他没有自信。

孤勇者这首歌里面有一句“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颂”,正是如此。

一切完美的,一切没有错误的,一切不知道反省的,只能让我怀疑。

打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