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3D打印 历史

昨天把我3D打印的狮身人面像做了一个涂绘

6月份的时候,我3D打印了一个狮身人面像。真是很漂亮。

未涂色的狮身人面像

这个造型基本上是真实的狮身人面像的一个还不错的复原。

然而这个造型其实并不是狮身人面像刚刚造出来的样子。其实埃及人很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埃及壁画非常漂亮,甚至上面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很多都是彩色的。

其实真正的埃及更像有些游戏画面表现的那样是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时代。

所以,我昨天买了一堆水性笔以后,我突然想起来,给这个3d打印的狮身人面像涂涂色吧。
先涂了个头

头部涂色的狮身人面像

已经看起来很好玩了。

然后,我又仔细的把整个狮身人面像都涂上了颜色。

涂色的狮身人面像
涂色的狮身人面像

看上去舒服极了。

金光闪闪的青铜器

最近在抖音看到很多文案都在夸老三国,或者其他一些国内老古装片里面的场景做得好。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战国电视剧里面青铜器应该是金光闪闪的,而不应该是带着绿色的铜锈,乌绰绰的样子,结果捅了马蜂窝。一堆人骂我不学无术,还说青铜不是绿色的怎么叫做青铜。

这又引发了我的槽点。其实我们的教育讲的不够清楚,我们的很多博物馆文博推广的也不够。

青铜在古代叫做金或者吉金。事实上,在古人刚刚铸造好的时候,青铜是金光闪闪的,非常漂亮的。

事实上也有少部分青铜器,因为保存环境的特殊,经过千百年的埋藏,岁月的洗礼,还保持着原色。

宁波博物馆收藏的羽人竞渡纹铜钺(1)
楚国青铜饮食器(2)

青铜器这个叫法,其实是因为这些青铜铸造的器具在地下千百年被腐蚀以后,表面有厚厚的绿色的铜锈而来的。事实上,谁也不可能喜欢在生活中使用充满铜锈的物品。即使是现代的一些铜雕塑,表面上已经做了锈蚀处理,如果经常游人去摸,经常被摸的部分也是金光闪闪的。

古代的青铜器很多都是周天子赏赐的,也是诸侯和官员的爱物,铸造出来金光灿灿,平时用去来时常抚摸,怎么可能会有铜锈呢。真的有一些保存的不好,有了铜锈也会安排人去打磨干净的。

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古代的铜镜,也不像很多电视剧表现的那样。

打磨抛光前后的铜镜

其实,古代的铜镜使用的时候,都是经过打磨抛光的,当然没有现在的镜子那么亮,但是也是可以清晰的照出人的样子的。

因为铜镜对光滑的要求很高,所以,还专门有磨镜的的匠人,就跟现在还存在的磨剪子锵菜刀那帮人一样(现在也很少了)。

五颜六色的兵马俑

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兵马俑,都是下图这样,土灰土灰的。

兵马俑 (3)

然而,这其实也不是兵马俑的本色。兵马俑制造好后,都精心的上了颜色。刚出土的兵马俑的表面还明显残留了鲜艳的颜色。

还没褪色的兵马俑(4)

然而这些颜色在出土后,几分钟后就会氧化消失。在过去的挖掘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手段去记录和保护这些颜色,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完全褪色的兵马俑。

其实兵马俑用的很多颜料是矿物颜料,他们可以坚持几千年不掉色,但是在烧造好后,表面先涂了一层漆,然后再绘制色彩。兵马俑出土后,湿度环境变化,造成这层漆迅速脱水,快速龟裂、起翘、脱落,所以,颜料也跟着脱落了,所以,颜色就彻底掉了。(5)

现在如何保持彩色的兵马俑保持原色,一直是文保单位、考古单位的研究课题。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方法,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彩色的兵马俑的展览,但是相对以前挖掘的已经掉色的兵马俑的数量还很少而已。(6)

彩色兵马俑
彩色兵马俑
彩色兵马俑

注:

1、战国时期青铜器。上世纪70年代,村民在淘河时发现。可能是因为长期保存在水中,所以没有绿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586897

2、http://www.xsjzw.com/NewsDetail/1210400.html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E5%85%B5%E9%A9%AC%E4%BF%91

4、https://page.om.qq.com/page/OmP438cbBJhizECOTahaeWAw0

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596008

6、https://art.icity.ly/events/g5nyb95

分类
3D打印 IT行业

人生苦短,而决定你一生轨迹的往往是一些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我爸是石油系统的工人,我妈被叫做家属,其实就是农民身份。我从小生活在单职工家庭的安置单位,叫做农场。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大院。

我们这个石油单位总共有2万多人。农场就有7,8个,自己有小学到高中的一系列学校,派出所,医院,等等。从我们的高中同学20周年聚会来看,90以上的同学都留在了这个单位,或者是相关的其他的石油单位。再或者是进了相关行业,上下游单位。

我算是个特例,大学毕业以后就写程序,一直写了20年。直到前两年,我才停下来不怎么写代码,靠写文章靠做视频为生。

我爸小学毕业,我妈小学还没毕业。他们曾经对我有一个很清楚的规划。我小时候,他们的想法是学习好就上高中考大学,学习不好就去技校。其实那时候我们单位那边技校的分配还不错。

再后来,当然就是希望我考大学了,因为技校彻底不行了,单位招工最好是高中毕业,大学生更吃香。然而,就到了我高考的时候,高的虽然一般但是过了本科线,也就是现在说的二本线。报志愿怎么选,经过一番咨询,我爸妈让我报西南石油,这个学校不是重点,但是也是石油行业第二的学校,我的分数够。

一个动画片改变的命运

于是,我就上了这个大学。按照道理来说,接下来的剧本应该是大学毕业,进入父母的单位,很快在父母的资助下买房买车,相亲结婚。这是我大多数同学的人生道路。很多同学现在都相互是同事,娶了学妹,或者嫁给了学长。很多都是从小在一个农场玩大的。

然而我离开大学后,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进入我们单位不难。但是我不想进去。因为我不想做石油,我不想搞机械,虽然我学的是石油机械。

改变我人生的其实是一部动画片,叫做星球大战,或者叫做迈克瑞一号。这个动画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计算机万能的印象。于是在学习机兴起的年代,我就疯狂的让父母买了一个在里面用Basic写了无数的程序。在高三毕业我父母就给我买了电脑。大学四年,我几乎什么都没干,就在自己教自己怎么写程序。

离开大学后,我虽然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学会的屠龙之技到底怎么万能。甚至不知道它怎么帮我找到工作。但是我已经知道,我不想从事石油行业,不想做石油机械,也不想做任何工作,我只想写程序。

那时候,计算机已经兴起,但是在天津这种相对闭塞的地方还没有北京那么红火。我只能先找了一家公司从网管做起。直到后来去了北京才成为了一个专业的软件工程师。

一次饭局改变的命运

02年的时候,我人还在天津工作。有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大学学弟来北京出差,跟一棒子他在北京的朋友见面有个饭局。他也邀请我参加。北京天津很近,我们也3-4年没见了。于是我欣然赴约。

这场饭局认识了很多我在北京7年生活最熟悉的朋友,霍炬、韩磊、大鱼儿、yayv等。

但是拉到20年的尺度,这个饭局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知道了一个词叫做 blog。其实我在大学,就喜欢酸文假醋的在我自己搭设学校论坛里面写点小文章,小诗啥的。后来因为这个还认识了一个女网友,最后通过她认识了我当时的初恋女友。两个人其实是网恋,远隔深山,一个人在重庆,一个人在南充。

因为她也很喜欢写点东西,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也被激发的特别喜欢写。经常她给我写的纸质情书都是十几页起步的。我也经常写很多东西。

但是我文学水平很低,也没有多少阅读。也有其他的爱好,从来没有认为写文章会成为我的一个事业。只是从那个时间起,特别喜欢写。我不太敢想象,我的东西可以出版可以发表。毕竟水平在哪里。而出版也好,发表也好,都有更高的标准。

到了那场饭局,我知道了 blog。其实你可以理解为,网络出版发表没有门槛了,不管你的文章高低,虽然没有稿费,但是也没有门槛了。

于是很快,我就开始写我的blog了。我也开始跟国内早期写blog的人成了长期的朋友。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跟我一样没那么多写作的欲望了。

但是,从02年起,虽然断断续续,虽然写的东西并不是多么好。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写作的人。

直到2012年,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2015年,我在大辉的鼓励下,开始认真写。2015年,我开始写出几个爆款文,我甚至从写作整年挣了20-30万。

我才开始觉得,写作,从我的个人爱好,可以变成某种营生了。好不可思议。

到了2018年,我因为抑郁在家里待了半年,失业半年,病重半年,跟世界失去了某种联系。病好了以后,我把主业变成了写作。

于是,一个偶发的饭局,将近20年后,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个美剧、一篇爆款文带来的改变

可能是05年,韩磊说他在看一个港剧,我看了以后也很喜欢。后来有人说这其实是学习美剧《24小时》的。于是我就找来《24小时》来看,于是惊为天人。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看过美剧,《加里森敢死队》、《成长的烦恼》等等,虽然好看,但是也没有留下一个美剧远远高于中剧的这么一个印象。

但是《24小时》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秒杀了一切中剧,于是我开始疯狂的寻找美剧去看,然后进入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感觉挖到了一个宝藏。那个时代,我最爱看的有《豪斯医生》、《波士顿法律》、《Monk》,等等。

因为爱看美剧,也爱写代码,我还特意买了第二个显示器,一个显示器写代码,另外一个显示器看美剧。我当时是一个疯狂的效率论者。但是我马上发现,我需要盯着字幕,否则我无法理解剧情。所以,虽然我有两个屏幕,但是美剧一旦打开,我就没办法写代码。

我的解决方法是去掉字幕硬听硬看,本来主要是为了解决看美剧同时写代码的奇葩需求。然而几个月以后,我突然觉得我的英语水平暴涨,而且不仅是听力涨了,阅读能力也涨了,很多没见过的单词,因为听到过,也无师自通了。

后来在15年写公众号的时候,有一次我就把这段经历,写了出来,成了我的第一个爆款《我是怎么学英语的(四级没过如何突破听说读写)》。

然后,等到我做Youtube视频的时候,19年的时候,我录了一个视频叫做《再谈如何学习英语(为什么要建立以听力为主导的英语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轻松地突破英语听说读写)》(有兴趣的去youtube搜索,链接放不了)。这个视频也成了我目前最大的视频爆款。

视频都3年多了,结果最近一个月又被Youtube的推荐机制发现,狂推了一把几天又多了1万播放量。

后来,我还因为很多人跟我咨询怎么学英语,而做了一个英语学习的App,叫做英语轻松读。

然后,很多新的关注者关注了我,他们很多人不知道我写了20年程序,不知道我公众号的爆款文。他们只知道我是“教英语的”,很多人叫我是英语老师。又一次莫名其妙的被改变了命运。

被一辆铲土机改变的命运

我大学的时候,就玩过3D Max,我也是学机械出身的。但是我在大学真的没怎么好好学机械。我的爱好在电脑上。但是,我对各种动手的,创作型的东西都很感兴趣。

可是我以前都是侨居在上海,我真的没打算在上海待一辈子,所以只能叫侨居。我也买不起上海的房子。所以,我一直虽然对3D打印有兴趣,但是也没尝试。最近一年搬回到天津的家,自己的房子,我终于买了3D打印机

有一天我出门看到了一个装载机,或者叫铲土机。

于是,我就想干脆3D打印一个这个东西吧,可以加电动机,Arduino、蓝牙、wiki、乐高气动组件,应该会很好玩,甚至会比我的乐高工程机械还好玩。

我学习3D打印如此,学习一切也都是如此。给自己设计一个真实的项目去做。这个项目就是做一个很酷的玩具给我自己。

于是,我就开始建模和打印。做了一堆东西出来。

然而我觉得这些东西无法达到我的要求。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我对建模工具Blender太不熟悉了。限制了我的发挥和我的能力。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项目暂时中止,去建模各种简单的东西,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再来挑战这个项目。

于是半年过去了。我又开始重新挑战这个项目。我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电动机驱动的底盘。

我把主要结构设计出来跟我的乐高气动组件进行联合调试。

我重新设计整个机构,从头开始,甚至把气缸也建模(买的,不需要我打印),配和上精确的尺寸。

我设置为了在计算机上调试气缸和组件的动作,我还学了怎么在Blender里面给物体加骨骼,加运动约束。

也就是说,我都学会了怎么用Blender做机械动画制作的技巧。

这是我的新设计,目前还主要是车前半身部分。

当然这远远还没还没完成,只设计了前半部的机构部分,后半部的车厢,驾驶室,都还没做,各种装饰和小部件也都还没做。但是显然跟我最初的设计已经天壤之别了。

一个小小的想法,把一个在路边看到的铲土车设计成一个自己玩的玩具,引领着我学会了一堆Blender和3d打印技巧,而它会引领我到什么新的人生方向,我还不知道。

说到最后的话

今天讲的故事和我罗列的一些细节,可能有些人除了3D打印部分都看过很多次了。我今天想把这些故事再讲一遍,在罗列一遍。是一个新的视角,是从我个人对我自己的一生中见哪些事情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角度去看的。哪些事情改变了我的人身轨迹。我试图去找到一些规律。

首先,大多数转折是我事先不知道。我从小热爱编程,但是在找到编程工作,在行业立足之前,我是不知道这真的能发生的。我本来以为我的人生是定型在父母的期望和对世界的理解之下的。只是到了大学毕业以后,我无法控制的不想进入大国企,不想走父母走过的路。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

我没有文学基础,学的是机械专业,英语四级没过。所以,我也不会预料到我有天靠卖文为生,甚至别人叫做英语老师。

我只是想做个玩具,我不知道后来这个玩具的目标变得那么清晰,那么认真,那么旷日持久。

然后,我发现核心不是方向感,而是放纵自己去追求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一开始只是爱好,但是后来发现了激情。这种激情让我废寝忘食的把时间花在了编程、写文章、学英语、玩3D打印和建模。这种时间的累积、经验的累积,让这些爱好,又达到了某个高度,可以从爱好,变成事业,从而给我带来收益。反之,又促进我还心思想把他们搞好。

本来很多东西,并没有打算做太好。没有打算放太多的经历。但是一旦发现自己有激情,也做得好,就放大了自己的喜好。就可以摒弃懒惰和别人的质疑,就可以专心进去,不计得失的去做事情。

结果最后回报,都还挺不错。

也算是无心插柳。

分类
3D打印

纯手工不是工匠精神,追求效率更好,效果更好,更美观才是工匠精神


Image by Martin Rehrl from Pixabay

国内木工视频,一般会喜欢渲染全手工,而美国木工,就是一堆机床,高效可靠。现在工匠精神被手工代替了。这很大程度来自于日本的宣传,国内也有很多喜欢这么宣传的。瑞士也喜欢这么宣传。

瑞士表卖得那么贵,市场那么好,那么瑞士人讲工匠精神,讲手工打造就一定好么?

首先,其实瑞士表现在这么昂贵并不是因为好。正是因为不够好。以前机械表时代,瑞士和欧洲很多国家都制表,后来慢慢地瑞士领先也建立了一些标准。这时候,日本也参与到了制表行业。慢慢的机械表也做的有模有样,甚至比赛上也可以超越某些瑞士表,拿到冠军。

这其实还是小事儿,后来各国开始研发石英表,到了1969年12月25日,日本精工率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石英表——阿斯特隆(Astron),这开启了石英革命。一开始,瑞士也有公司研发石英表,1970年4月,瑞士的第一款石英表Ebauches SA Beta 21亮相。石英表一开始价格并不便宜,但是性能远远超过机械表。

但是总的来说,瑞士钟表行业拒绝石英技术,继续生产机械表。到了1978年,石英表市场份额就超越了机械表。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指标公司纷纷崛起,此时瑞士制表行业停滞不前,陷入了史称的石英危机(quartz crisis)。

众多瑞士表行倒闭,行业低迷,从业人口暴跌,1970年至1983年间,瑞士制表师人数由1600人跌至600人;1970年至1988年间,瑞士表业的从业人数由9万人跌至2万8千人。

在这种危机下,瑞士的两大表业集团ASUAG与SSIH于1983年3月合并为斯沃琪集团的前身ASUAG/SSIH,希望拯救瑞士表业,1998年正式更名为“斯沃琪集团(The Swatch Group)”

斯沃琪集团靠卖廉价且成本低廉的Swatch手表咸鱼翻身,赚得盆满钵满。Swatch甚至专门把零件数从91个降低到了51个,以方便用机器大规模生产,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图片

图为亚马逊上销售的Swatch手表

斯沃琪集团成功收购了大量著名的瑞士品牌,以下这些品牌都是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品牌:

  • 斯沃琪(Swatch)
  • 宝曼(Balmain)
  • 宝珀(Blancpain)
  • 宝玑(Breguet)
  • 卡尔文·克雷恩(Calvin Klein)
  • 雪铁纳(Certina)
  • 安杜拉(Endura)
  • 飞菲(Flik Flak)
  • 格拉苏蒂(Glashütte-Original)
  • 哈密尔顿(Hamilton)
  • 哈利·云斯顿(Harry Winston)
  • 雅克·德罗(Jaquet Droz)
  • 利昂·哈托(Léon Hatot)
  • 浪琴(Longines)
  • 美度(Mido)
  • 欧米茄(Omega)
  • 雷达表(Rado)
  • 天梭(Tissot)

但是,即使斯沃琪集团相当成功,但是总的来说瑞士表业还不够繁荣,于是包括斯沃琪集团旗下的著名品牌,以及幸存的其他瑞士表行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和劳力士,等,整个瑞士机械表行业开始往高端奢侈品市场转移。机械表变成了奢侈品的代名词,瑞士表业才彻底得到复兴。(1)

所以他们是匠人精神造成最好的产品么?其实不是,他们是正常市场打不过了,只能退到奢侈品市场而已。

但是,即使是奢侈品,瑞士表真的是全部纯手工么?我们看看表业人士的说法:

图片

这个来自于知乎问题《为什么瑞士奢侈手表品牌一直坚持手工制造而不用机器制造?》下芯随表动的回答。

这下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奢侈品手表会给你讲表盘用了什么手工烧制工艺,等等。

一味推崇手工的其实不是真的匠人。古代工匠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也是努力的发展各种工具,追求的是效率、精度、美,而不是什么纯粹手工的一种满足小知识分子趣味的东西。原始人一开始用打制石器,后来用磨制石器,也是一步步进步。各种工匠也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知道文物价值越老越值钱。中国古代的玉器加工就非常厉害。但是有些人就有种错觉,古代的某些玉器制品现在是做不了的。其实有了现代工具做起来容易得多而且质量会更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鉴定古玉的很多方法其实就是找工艺特征。什么叫做工艺特征呢?其实就是不同的加工工艺,技术,方法带来的加工痕迹。比如有的时候,是对钻对齐精度不高造成的错位痕迹。有的是解玉沙带来的不规则划痕,等等。用现代技术加工,如果不是纯粹为了造假,做旧,故意用过去的工具和工艺来做的话,其实加工得就会更精准。所以有时候判断古玉的方式是,看是不是做的太精细了,某些精细度古代的工艺很难达到,所以应该是现代的工艺品。

上次我看了一个日本的印章大师的视频,那个我就很喜欢,有人慕名前去,大师认真的做了设计,然后开了一下CNC机器,几分钟就做好了。去的人说,您不是匠人大师么,为什么用机器。大师说,用机器做得更好更快,为什么不用?这才是真的匠人,做得更快、更好,更美才是追求,而不是虚妄的怎么做。

不懂的人就会说,那都用cnc是不是我做的就跟大师一样呢。其实也不是,各种机床都是要调校,保养和研究的。还有设计的时候怎么设计可以发挥特定机床的优势,怎么做工艺选择才行。这些都是外行人闻所未闻的,但是其实是制造业最牛逼的东西。

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光刻机不是只有台积电可以买,其他外国大厂也能买到同款光刻机。为什么5纳米制程是台积电先搞出来的。在工艺方面有无数的细节,有些方面台积电是光刻机厂商asml的老师。不是有了机床就有了一切。核心是你怎么用好机床。这就跟你有枪,你也不是神枪手,枪法也是门学问。

再举个例子,都用3d打印就都一样么?其实也不是。有人问3d打印一个螺丝结实么?这是普通人的视角。牛人,比如youtube某个大神的做法就是把垂直打印,水平打印,斜45度打印的结果都做出来,然后实际去测试强度和效果。做好什么东西都一样,需要认真研究……

注1: 大量参考,wikipedia石英危机词条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9F%B3%E8%8B%B1%E5%8D%B1%E6%9C%BA

分类
3D打印 方法论

问题如山倒,解决如抽丝

中国有句古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今天的题目就来自于这句古话。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很有道理的。疾病也好,问题也好,很多时候都是漫长积累的。

但是一旦发现就会呈山倒之势压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让我们无法正常的思考。无法正常的思考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带来更大的问题。人当然不是纯粹理性的动物,但是我觉得我们对历史、心理、社会,自然科学的学习,都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变得理性。从而在每一个问题上尽量获得一个对自己最有利,可能也是对世界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发现,既然问题是慢慢积累来的,那么解决一个问题也必然只能慢慢解决。

大多数时候,问题难以解决并不是因为问题无法解决。而是因为问题无法快速解决。当然,能快速解决当然很好。但是很多时候,慢慢的可以解决也比永远不能解决好。但是过于急躁的心理,会把不好快速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彻底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然,我的这些体会可能也跟我的心理问题有关系。我40多岁了。一切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就简单地解决的问题,其实我都结局了。但是有很多问题,既然我20年都没有解决,我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但是真的无法解决么?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10年,也许是可以轻松解决的。但是每次你都幻想一年就能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放弃,那么20年也是解决不了的。

所以,最近我虽然遇到了很多巨大的问题。反而反应变得很简单,先收拾桌子。先把主办公桌打扫的干干净净。未来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它。

然后把搬回天津就带回来来的dell2715k拿出来,用支架架好。用吸尘器清理桌子,把线都整理一遍。

然后把游戏本所在的副桌也清理了一遍。

然后,给老婆买给我的折叠屏OPPO做了一个支架,这样,用大屏幕们写代码的时候,可以用小屏幕顺带看看电视剧,电影啥的。

我还给我的行事历做了一个架子

还设计了自己的桌面理线架,等到过两天新买的几个线都到了,还会安装更多几个。

我的小手环,我的骨传导耳机都有了自己的专属架子

连我的尖嘴钳,都在手边的墙壁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这些3d打印的东西,当然不会给我带来收入,目的也不在于此。只是,我每天打印一个小东西,让我的家变得更整洁,我的工作室变得更方便整理。改善了我的心情。

我需要解决很多20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最近从我的办公室,我的手边开始了。

分类
3D打印

3D 打印初探

我一直想玩 3D 打印,但是之前住在上海,家里东西太多,连买了个游戏本都没有地方用,需要拿到客厅去用。所以买 3D 打印机的时机不成熟。现在回到了塘沽,家里空间虽然也不大,但是比上海大得多,终于有机会好好玩玩了。所以,前些日子我买了一台 3D 打印机,前两天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