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英伟达在中国遭到反垄断审查这件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前两天有条新闻: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发布了针对英伟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未履行此前附加条件的立案审查公告。这意味着早在2020年英伟达收购麦洛斯科技时,中国政府就对其展开过反垄断审查,当时虽有条件批准了收购,但现在认为英伟达可能违反了相关要求,于是再次启动调查。
今天和大家聊聊英伟达在中国遭到反垄断审查这件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前两天有条新闻: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发布了针对英伟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及未履行此前附加条件的立案审查公告。这意味着早在2020年英伟达收购麦洛斯科技时,中国政府就对其展开过反垄断审查,当时虽有条件批准了收购,但现在认为英伟达可能违反了相关要求,于是再次启动调查。
最近的一次直播里,董浩叔叔说现在最不容易的,就是曾经的80后、90后们。你们在我视频下的每一条评论,我都在认真阅读。很多人给我留言:“董浩叔叔,长大一点都不好玩。”“董浩叔叔,我想回到小时候。”“叔叔,长大太累了,我坚持不住了。”孩子们,弯路是人生的一部分,上坡路自然费劲。有的人23岁结婚,24岁就离婚;有的人25岁找到工作,28岁就能有所成就。
董浩叔叔,可能有些年轻人并不熟悉。但对90后、80后、甚至70后来说,他是我们小时候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叔叔”之一,还有金龟子(刘纯燕)、鞠萍姐姐等其他人。
董浩叔叔已经退休多年,不主持儿童节目了。最近他突然开始了直播。结果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当年看着他节目长大的人,如今已经不再年轻,成了中年人或接近中年的人。他们跑到董浩叔叔的抖音下诉说生活的痛苦。
大概是在上周四,许多渠道都传出消息称,苹果的AI进军中国市场已选定合作伙伴——百度。这条消息在极客圈和IT达人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我们这些程序员、自认技术水平还算不错的人,一般并不使用百度搜索,而只用Google。在我们看来,用百度搜索技术问题的效率低,而且常常出现错误或重复的信息,非常低效。因此,我们普遍认为一个高效的程序员都会用Google,不用百度。
当然,在ChatGPT爆红之后的这一波AI浪潮中,我们对百度的文心一言也没有太高评价。很多人认为,在中国本土的大语言模型中,文心一言也并不是表现最佳的。各种排名和口碑来看,其他国内大语言模型都比百度好。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刚刚去世的琼瑶阿姨。我叫她“阿姨”问题不大,因为她跟我父辈年龄也差不多。
琼瑶阿姨在中国大陆火起来的时候,我还很小。当时我看得最多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武侠小说,对言情小说接触并不多。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时候看点言情小说,对了解女性心理、跟女同学聊天、甚至找女朋友,多少会有些帮助,但那时我确实没有这个念头。
我相信大家对最近的新闻都有所耳闻。前些日子刚出现的报道中显示,国内许多卫生巾品牌在质量上存在各种问题,包括原料、尺寸以及安全标准等。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卫生巾并不是一个完全廉价或低端的产品。虽然市场上既有便宜的款式,也有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但如果很多产品都出现质量问题,这就非常夸张了。
我跟人聊天时,有人提到这个新闻。有个男的就说:“我又不是女人,卫生巾的事我也不懂,也不太关心。”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听到就狠狠批评了他,作为男性,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女性对卫生巾这种必需品的需求和感受。但是人应该有同理心。
男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也需要吃饭,卫生巾问题躲过去了,食品安全可以躲过去么?
今天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不久有一个事件。一段非常清晰的监控视频里出现两位警察拦住一个学生,并对他进行了殴打。
虽然殴打的程度看起来没有特别严重,但这个学生似乎并没有做什么,当时只是迎面走过,却被无端打了。这件事一下子引发轩然大波,大家都很紧张:警察怎么能对学生施暴呢?而且没看到这个学生有任何过错。
接着,事情很快出现了所谓的“反转”。所谓反转是指,这个被打的学生其实是一起严重校园霸凌事件的施暴者。于是,一些人开始同情和支持警察,觉得这个“小屁孩”就该被修理一下。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又开始咨询我一个年经问题。就是每年他都会问我的一个问题。
他问,我要不要辞职去做自媒体?
我说为什么。他就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起来,最近在职场上的一些不满。这两年,他新找了一个工作。做的也是文案之类的内容,这倒是跟写公众号差不多。可是所在的项目组不是公司的核心项目组,做了几年没有什么起色。
直属领导派起活来,头头是道,但是怎么提升阅读数和收费订阅,其实都没有什么办法。
他心里面隐约觉得这个项目迟早要黄。
这几年做的内容,他并不喜欢,工作的时候没有激情,也感受不到成长。
简单的说这几样,我一般就会建议他,赶快离开这家公司,这个项目,哪怕不辞职做自媒体。也应该换一个公司,换一个项目组。
然而,我却没有这么说。
最近状态很差,又回到了混吃等死的状态。
一方面可以认为是看韩剧上瘾,最近一直在看金裕贞的电视剧,看了好几个了,现在看到了《与恶魔有约》。听书正在听《庆余年》,我记得当年我是看过的,不过后来已经没啥印象了。但是《庆余年2》电视剧看完后,勾起了很多回忆和不舍,就从头开始听书,最近快听完了。
本来都是为了缓解疲惫和焦虑,为了填充无聊的时刻。但是这些消遣的东西多了,竟然每天全力去看电视,去听书时间也不够了。在厕所也要听书,顺便打开一局 Royal Match。
前两天,在社交媒体听说了,正在热播的《玫瑰的故事》。朋友说,“黄玫瑰这个角色确实只能让刘亦菲演。为了多看刘亦菲一集充了腾讯svip,太养眼了这部剧,为什么有人能美成这样。”
最近都在微信读书在听《剑桥中国史》,从开头听到明史部分了,当然是泛听有一搭无一搭的听的。
不过最近有点想法。每一代的开国皇帝,往往都是控制狂,工作狂,精神亢奋,目标远大。有点像现在的很多商业巨头。他们是市场选择出来的,人群中总有这样的人。当然不是每个都会成功,但是会成功的很多都是这类人。就像刘强东,他的身家一般中产的感觉已经是几辈子吃不完的。但是这样的人不会因为这种身家就失去动力,他们还想挣更多的钱,攫取更多的利益。而普通人在北京买个房子,有个纸面上的千万人家可能就没那么大的动力了。所以他会觉得不继续奋斗的不是兄弟。从他自己的角度可能觉得天经地义吧。
但是,帝王的孩子们,怎么得到皇位经过的选拔路径就完全不同了。不管是立长立嫡,还是立才立贤,都很难保障找到类似的人。甚至从马上夺天下,不必马上守天下的角度去帮他们开脱,找到合适守天下的人其实也很难。更不要提,皇帝这个职位是理论上至高无上,但是在被选择的时候,更多的其实是宫廷政治。比较明显的是,在很多朝代的中晚期,太监集团、后妃集团,往往希望找到年幼的皇子,因为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垂莲,所以选择的角度就更加跟所谓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