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我的半途而废和终身创业

我写的文章和书,有不少读者,当然也经常招致一些批评。

比如有人看过我的《技巧》和《松弛感》,在豆瓣和微信读书评价“如果你是来看故事打鸡血的,翻着玩玩可以”、“全部都是正确的废话”、“现在出书的门槛是这么低了吗”、“文笔和格局不行。”,虽然更多的是称赞的话,但是这些批评的话是最让人扎心的。

但是后来,我慢慢释怀,我发现我被批评的并没有错误。我写的文章至今,确实格局都一般。我从来不讨论,我们怎么成为比尔盖茨,乔布斯,我也从来也没说过,看我的书可以让你的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虽然我对雷军老师不完全是敬仰,但是人家至少让小米世界500强了吧。那么我何德何能,为什么要持续写作,为什么要出书呢?

分类
读书

聊聊GPT-4的改变和多模态的价值,以及对开发者的意义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刚刚出来的 GPT-4,也可以理解成是 ChatGPT 的最新背后的引擎。那么今天我的聊的主要重点是多模态和新的改变。

GPT-4发布以后,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了它的论文、文章、在线演示Demo等。我看了很多信息,然后我做了一个整理,这是今天给大家讲的。

分类
读书

不鸡血,不躺平,永远向前,保持松弛感

2016年9月20日,我生平第一本书出版了,名字叫做《技巧——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十年的经验》。购买链接我就不列出了,因为经过几年的时间,首印的3万册已经基本上都卖完了。去年出版社跟我商量是再次印刷,还是出新版,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出了新版。

原书其实主要是我这个公众号的一个结集。从2016年到今天,我又写了一堆文章,虽然佳作不多,但是这些日子的文章内容的变化,也代表了我的心境的一些变化。

这个社会的思潮从2016到现在,也发生了数次的变化。

我们曾经经历了人人鸡血的年代,我的某些文章可能也被人看作是鸡血之作。比如扛鼎的那篇《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十年的经验》,很多人看完了觉得受益匪浅。而也有人看了题目就说,你说的是加班吧,每天加80个小时的班,一年就自然有了十年的经验。

然后,我们又经历了躺平的时代。年轻人发觉父母花了大量的金钱让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大学毕业以后,工资微薄,工作辛苦,天天加班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人发现自己的工资还没父母的养老金高,还没自己家的房租高。于是躺平对抗社会的压力,啃老获得更轻松的感觉,都成为了选择。

我也曾经一度躺平,在我抑郁的时期,在我刚从上海回到天津的阶段。但是思考,让我摆脱了躺平的想法,我需要的是一个积极健康的目标、心态,我不喜欢那些没有意义的高压力,有时候没事儿都要加班到深夜的鸡血,我需要的是松弛感,但是保持前进。这可以做到么?其实完全可以。

解药从来都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是去持续学习,用知识和认知的跃迁代替无休止的,低层次的竞争。这是《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十年的经验》里面我强调的。

精力不来自于每天喝三杯咖啡,十瓶红牛,而来自于对自己的目标感的把握,来自于对无聊的网络骂战和情绪反应的逃离,这我在《30分钟原则和不争论原则》里面讨论的。

在于如何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忽略互联网上泥沙俱下的噪音,这是我在《不是信息过剩,而是你沉迷在噪声里》介绍的。

最近这些年,我都在思考如何找到一条既可以保持高效,持续成长,持续学习,又可以保持松弛感的道路,今天已经开始发售的这本书,就是我介绍给大家的,我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松弛感——拒绝紧绷,允许生活中的不确定》

感谢博集天卷的编辑们帮助跟我一起整理了这本书的脉络,帮我修改了我原文的诸多错字,typo等。感谢他们高效的工作,这本书已经正式上架。

如果我的文章曾经对你有所激励,欢迎购买一本。

购买渠道: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9548400.html

京东:https://u.jd.com/buDYbes

分类
读书

聊一聊我为什么现在开始要做一个独立开发者,我为什么又开始写程序了

我是从92年,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写代码的。2001年大学毕业以后,我的工作也一直都在写代码,写了20年。

分类
读书

为什么自比鲁迅的让我觉得不像,王小波门下走狗我也觉得不好,应该是“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颂”

最近,我开始在看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刚好听到讲《狂人日记》,讲鲁迅。

分类
读书

我的2022年年终总结,乏善可陈的一年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年,希望是这样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最大的主题就是封控。原本我以为这一年会过得还不错,疫情会彻底离开我们。然而上海4月份的封城彻底毁了我的心情。虽然我人不在上海,我幸运的躲过了那么一轮。但是上海是一个我曾经生活了10年的地方,我在那里有太多的回忆和朋友。

分类
Tinyfool的故事 读书

达芬奇综合症,我的病有名字了

头两天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帖子

达芬奇综合症指的是,不停地想学新东西,做了很多新项目,但是实际完成的很少。更糟糕的是,你完全没有达芬奇的才华,却得了达芬奇的这种病。程序猿:别骂了,别骂了

我立刻发现,这就是我的问题。

分类
Android开发 写作 读书

由外而内的安卓传奇——《安卓传奇》推荐序

半个月前,侠少老师说,最近出了本好书,给你一个样书,帮我们简单写个序吧。于是我就收到了《安卓传奇》这本书的样书,两天我就看完了,很激动。

分类
读书

前途光明,道路漫长

最近塘沽的疫情又复杂了,好像已经连着5-6天大筛了。

我每天早晨的习惯是8点半起床,然后经过洗脸刷牙上厕所,磨蹭,喝点咖啡,听点节目,才会真正的有精神,苏醒过来,往往已经是9点半到10点了。

而大筛往往是6点到9点,于是这彻底摧毁了我最近的睡眠。

而且因为有大筛的事情在心里,晚上也睡不着,怕第二天闹钟叫不醒自己。这加剧了这种情况。所幸昨天晚上好好睡了一觉,今天感觉好多了。

今天看了冯大辉的新文章《斯托克代尔悖论》,写的很不错。主角可以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存活下来,因为他相信“我从不失去信心,我非但坚信我会走出战俘营,并且将迎来胜利。”,而他认为大多数没有能幸存下来的人,因为,“那些乐观主义者。他们当中有人曾说,「我们在圣诞节前就能离开战俘营了。」但等圣诞节过了后,他们又说,「我们在复活节前一定会被释放。」复活节都过了,感恩节又要来了,接下来又是圣诞节。他们最终在绝望中死去。”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而不够勇敢的人喜欢用各种假的好消息来鼓励自己。一时间,这样的假的好消息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让你积极向上,可以让你战胜困难。但是这样的假的好消息,总是会被证伪的,然后,你就绝望了。所以,好的作用有多大,它坏的作用就有多可怕。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不要欺骗自己,困难总是困难,怎么骗自己,困难还是困难。

但是也不要失去信心。

要内心平静的面对。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未来。

分类
写作 读书

从长期看,我们只能坚持长期主义(聊聊自媒体)

前两天,我和朋友搞了两次关于如何做自媒体的线上聊天。运气不错,大V云集,讲述了很多技巧和经历,很让人振奋也让人发人深省。

我的好友左耳朵耗子老师后来也参与了进来,聊了聊他对蹭热点和创作长期有价值内容之间的取舍。

事后,他还写了一个不短的思考笔记,很让人有收获:

自媒体的思考

失眠,在Twitter 上参加了Twitter 上的一个关于自媒体的一场讨论,讲了一些零碎的观点,记录一下

有两个原则

1) 自媒体经营的不是流量,而是内容。流量从来都是来自于好的内容,不要舍本逐末,好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永远都是稀缺的东西,有了内容才不会被平台绑架,相反还可以反向控制平台(不让平台使用你的内容),好的内容会不仅仅只是被转发,还会被转载,被别人引用,索引,借用,而且还会不段的被别人提起,就像一些论文一样,这些都都会让你得到大量的流量。所以,创作内容是头等大事,没有之一。

2)任何人都应该经营的是资产,而不是负债。对于资产的意思就是你要学会成体系成建制的组织你的内容,打造相关的产品或品牌,这些产品和品牌会让你有长期不断的“睡后收入”,而负债则不是,打工就是一种负债人生,他要你不断地工作,你不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所以是一种负债人生。所以,如果自媒体只是在蹭热点搞流量的话,本质是一种负债。因为热点很快会过去,马上就无人问津,还得要寻找下一个热点,所以,就只能天天蹭热点,哪天不蹭了,流量就没有了。本质上和打工没有什么差别。

蹭热点当然可以蹭,但是需要有一个后面的成体系的产品或是品牌来沉淀流量,守佳通过热点过来的流量,如果守不住了,你就只能天天去拉新,不要以为个人的粉丝数量或是 follower 就是流量的沉淀,这样想太表面了。因为,还是逃不脱需要不断创作的“负债人生”,所以,还是需要有一种产品或是一种品牌,成为你的代言人,在你不做任何更新的时候,还能有流量,这种东西还让别人主动地帮你推荐引流或宣传。

最好的不是推荐你,而是你的内容或产品,推荐你的资产,而不是你的个人。如果不是下面这个过程,那你做的事就是在用体力拼命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流量 up 主,就要拼命的拍视频,写作,蹭热点,他们也可以积累大量的粉丝,但是只要停更,马上流量就没有了,因为他们靠的是平台的推荐,平台最喜欢这类的人了。

而那些高端玩家,如:得到、xX读书会……他们的内容和产品早就放在那些,长期保质,流量通过会员帐号或是专栏/书籍或是其它付费产品自动化地不断地转换着一批又一批的人,那怕他们早就停更了,但是收入还在不断,这才是真正的资产——你不用创作了,你的流量还在不断的有,因为有价值的内容好的产品自己会传播…….这是平台最害怕的人了,因为他们不会帮平台卖命,而平台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依赖。

而且,还有一堆没有创造能力,但是有商业能力的人,他们会主动找来帮你运作你的产品……所以,搞流量只是低端玩家,高端玩家是创作成体系有价值的内容或产品,并打造自己的内容或创作的供应链。

什么是长期内容或是产品

说白了,你要学会分析用户的心理。一定是能帮用户成长或是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的东西。很多很不错的书籍或内容其实都有如下的特征:

一 你什么时候来看都是不会过时的,很快过时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 人能从中得到成长的,比如:打开认识的,,获得启发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找到目标和方向以及路径的……等
一 解決人的问题的,比如:减轻压力,克服问题(如:加班、时间管理、沟难.),答疑解惑的(如:宗教).
一 让人感到美好和轻松的,比如:娱乐,解压,谈资.
……

在内容的组织上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套路或“最佳实践”,比如:颠覆类、金句类、励志类、共情类、生动有趣类、等等,不三列举了.

对他的观点我深感同意,所以摘抄于此。

这些讨论让我想起头些日子一个已经写公众号7年的朋友小A,他几乎每年都在问我一个问题,怎么成为一个自媒体大V。我见招拆招的给过他很多次建议,如何蹭热点,如何提高立意,如何起标题,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等等。

然而7年过去了,公众号的红利越来越少,他还在问我该怎么做。是不是没有机会了?

其实,并不是,之前半年前有个小友问我该怎么写。我给了一些建议。今天粉丝虽然没涨多少,但是写出了不少的爆款文章,阅读量过4-5万的文章很多篇。所以说,虽然比以前难写,但并不是没有路径。

最近小A又问我。我直接给他截了几张图片。

互联网老怪,和菜头在公众号,写了1647篇原创。

数据库专家,创业者,自媒体专家,我的好朋友大辉写了1303篇。

年轻的Stormzhang也有912篇原创了。

不管你的天赋如何,如果你发现在行业中比你聪明的人都比你还努力,你该怎么办?我觉得只能踏下心来,好好的做自己。

我不算一个长期主义的长期信徒,我经常在长期主义和机会主义之间摇摆。然而,我20年的职场生涯,30多年写程序的生涯,以及2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面,我发现给我带来长期好处的,永远都是我坚持长期主义的那短短的时间。

我从2002年开始写Blog,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对我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上的好处。但是我坚持了20年,写作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声望、机会、朋友、等等。

当微信公众号这样更好变现的平台出现的时候,我淡忘了Blog。当油管、抖音这些更好变现的平台出现的时候,我又开始眼神游移。

然而,那天的讨论里,左耳朵耗子分享了一些他的Blog的数据,他的Coolshell,他最早的文章早到2004年,至今有700多篇深入的技术讨论,每个月都有数百万的PV。我大概帮他算了算如果只是加个Adsense广告,一个月的广告费也有1-2万美金的广告费。

然而这笔广告费他也许没那么在乎,不仅他的创业收益颇丰,他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极客时间上的课程也给他带来很多的收益。如下,

我的Blog呢?

我有些机会主义,写了20年Blog,我换过无数次名字,换过无数次平台,换过无数次地址。我最近的Blog是 https://codechina.org/ 这个地址。我把我能找到的我曾经写过的文章,都收集在这个Blog了。还包括有些在这个公众号,无法发布的文章。最近就有这么一篇,我写的很好的文章可能无法发布,于是我就发布到了我的Blog去了。内容很好,也有价值,于是被Google Discover服务推荐了。现在这篇文章的PV已经马上就要达到10万了,广告收益也超过250美金了。

这篇文章,写的时候其实很辛苦,搜索了一堆的资料,做了很多的分析。现在看起来并不浪费,其实历史上,我认真写的很多文章反响都比较好。但是,要长期输出这样的内容,就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计较一时得失,才能做到。

很多人单看一篇文章,哪怕是我这篇Blog上难得的10万+,他会觉得这点收益其实也没什么。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计算文章刚发出去几天的结果。而真正的长期收益,资产化收益,是需要长期才能体现的。

比如,我写这个公众号,2015年,写了10多万字,300来篇。有人说单看你一篇文章的打赏虽然高,但是也没有多少钱啊。但是其实帐不是这么算的。比如,第二年我的全部稿子就结集出了一本书《技巧》,印了3万册。

今年,《技巧》的第二版已经在策划和编辑之中了。这些好处和后续的故事,都是我开始写第一行字的时候,不能想象的,也无法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