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作 读书

书的历史与未来-从介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相互影响谈起(二)

书接上文

6、纸(传统书)的问题

体积、重量

一般来说,我们觉得纸很薄,重量很轻,但是做成一本书以后,体积和重量就出现了。当你需要搬家的时候,你知道再好的纸箱子装上满满的书后,都是非常沉重的,很容易漏的。搬运纸书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如图这样捆扎好。但是还是搬家的时候最麻烦的东西。

上学的时候,多少次假期,你想着背10本书回家,然后原样背回学校,一个字都没看,但是累的要命。

当你出门旅游一个月,准备带10本书的时候,带纸书还是电子书,就不像是一个问题了。

其次你需要一个巨大无比的书架,否则纸书放在那里都会积灰。

纯文字的信息量问题

上图很多人都见过,因为我们的课本里面有,被叫做“候风地动仪”,说是张衡发明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复制品。而且是一个可悲的复制品。因为用来作为复制依据的文献描述如下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如果你古文不错,你会发现,这东西的样子是挺符合描述的“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等等,都颇为精确。但是这东西为啥能测量地震呢?原理在哪里?

你只能找到“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和“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等,仅凭这样的描述,你能知道原理如何么?为什么现代的机械都有原理图和设计图?就是避免这种纯文字描述物体的信息量的问题。

没有动画

再看这个直流电动机原理。我初高中的时候,自己做过直流电动机,用妈妈织毛衣的竹签作为轴,铜片作为换向器,用漆包线来做线圈,用砸碎的喇叭里面的磁铁。结果第一次做好了以后,这东西不转。因为这样的原理图看不懂,我只好拆掉一个好的电动机,通电用手控制,让它一点一点转,分析的它的结构。最后发现一个要点是换向器和线圈方向要垂直。

另外一个例子是船闸,有一天有人问我船闸什么原理,我给他找了张图,但是他看不懂。在网上找了一个视频,很容易就明白了。

如果有一个动画作为某些原理、流程的展示,就好懂多了,但是纸书能动画么?它要想表达动画可以有的信息量,需要多少张呢?一个标准动画一秒需要24张图片,纸书无法承担这样的信息量。

没有交互

上图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场景,他在看一本书学习,同时查字典、同时在笔记上记录些什么。为什么需要三本书(笔记本也当书来看)呢?因为书是静止的,虽然边角可以记录些什么。

如果是电子书呢?

iBooks可以可以直接在书里面查字典

可以做笔记 还可以搜索

如果是笔记、查字典,你还可以用纸书的方式来解决。搜索呢?纸书怎么搜索?纸书可以有有限词语的索引,但是不能搜索。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