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视 读书

陈真是倪匡发明出来的人物,东亚病夫的匾是倪匡设计的。所以,中国没人没看过倪匡的作品,卫斯理、原振侠并不是倪匡的全部

昨天,倪匡去世了,他是1935年生人,87岁逝世,并不算早夭。而他几年前就已经检测出来有癌症,自行放弃治疗的。

早年的采访里面,他已经说过,我最好现在死掉。那时候,他才不到80。

所以,斯人已逝,不必挂怀。人老了就会死,这也是自然规律。有人昨天说,香江四大才子目前只剩蔡澜,所以多吃猪油才好(蔡澜喜欢吃猪油)。

我说,蔡澜才81,金庸去世的时候94,倪匡87。这两个都比蔡澜大多了,只有黃霑跟蔡澜同岁,去世的时候才63。所以,四大才子的年纪都到了,凋零也是意料中事了。

昨天我问,倪匡去世了,你看过他的作品么?

很多人都留言看过《卫斯理》和《原振侠》,而有人说曾经误以为《寻秦记》是倪匡的作品。

昨天也有人臧否四大才子之说,有人说蔡澜不够格等等,或者倪匡不够,等等。从大陆的受众来说,金庸是最广为人知的,黃霑的《沧海一声笑》因为《笑傲江湖》的无数次被拍成影视剧已经成为经典。在大陆的受众来看,卫斯理和原振侠确实不够响亮。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实四大才子之说,并不是纯粹以文学记。这四个人都曾经深入地参与了香港的影视、报纸和娱乐圈。金庸不用说,办过报纸,小说武术,被改成无数的影视剧。黃霑不赘述了。而倪匡和蔡澜其实在香港的娱乐圈也是贡献颇丰。大陆我们总是讲什么德艺双馨,其实香港文化非常市民,非常娱乐化。香港的四大才子更多的指的是怎么娱乐大众的四大才子。

其实蔡澜现在的名声住在是美食领域。其实早期蔡澜是电影圈的。蔡澜18岁就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攻读电影科编导系,同时在邵氏电影公司工作,半工半读。担任驻日本经理及翻译。1963年定居香港,担任邵氏公司制作经理,任职20年,后来邹文怀成立嘉禾电影公司,邀蔡澜出任电影制作部副总裁,参加多部电影的制作,在嘉禾时期蔡澜监制过一系列成龙电影,也曾制作不少较另类的电影(如《力王》、《聊斋艳谭》、《南京的基督》)。(1)

大陆类似的现象有马未都,这些年大家熟识马爷都是因为古董,他自己做了中国第一个民营博物馆,他上百家讲坛讲文物,讲古董。其实,马未都1981年就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今夜月儿圆》,后来做编辑,帮助过王朔出版小说。特别是,马未都是《编辑部故事》和《海马歌舞厅》的编剧之一。《编辑部的故事》对一代中国人的影响深远,但是这些故事很多现在的人都不了解了。

再说回到倪匡,倪匡一逝世,很多不熟悉的人一搜索,看到的就是《卫斯理》和《原振侠》。而实际上,倪匡对全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应该是他为1972年版的电影《精武门》,创作了陈真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是由李小龙扮演的。(2)

而这个版本里面,日本人在霍元甲丧礼送赠“东亚病夫”牌匾侮辱,李小龙饰演的陈真独自挑战日本武馆“虹口道场”,以一敌众将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将“东亚病夫”牌匾交还,以宣扬中国人非弱者的不可欺精神。

陈真这个人,确有其人,在当年报纸上霍元甲的治丧名单有这个人。但是,影视史上,陈真这个形象和背后的故事完全是倪匡创作设计的。

当着日本人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这个意向,也是来自于这个设计。

后面的,所有关于霍元甲的影视作品,几乎都照搬了这个故事。对大陆影响最大的就是1981年版的电视就《大侠霍元甲》,里面的陈真由梁小龙扮演。我就是看这个版本长大的。每天晚上“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主题曲一响起,我们就会老老实实的坐在电视机前看。

左梁小龙,右米雪

主演梁小龙,就是后来在周星驰电影《功夫》的火云邪神,岁月不饶人啊

现在大家记忆中的倪匡都是他年纪大了以后发福的样子,其实年轻的时候,他还挺瘦的。

他还曾经在多部电影里面客串,

电影《瘦虎肥龙》里他演过洪金宝角色的父亲

电影《群莺乱舞》里面他客串了一个嫖客,倪公子

电影《原振侠与卫斯理》里面,他客串了他自己

倪匡跟金庸还有一段故事,很多金庸的书迷应该记忆犹新。

63年的时候,陈毅副总理发表讲话“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当时金庸还在做明报,写了篇社论反驳。后来,因为这件事情,金庸在香港受到一些媒体人的围攻。金庸暂时离港。那时候,明报正在连载《天龙八部》,金庸就请倪匡帮助代笔写几个月。

走之前金庸交代,不要写死任何角色,但是倪匡非常不喜欢阿紫这个角色,于是把阿紫给写瞎了。

几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才发现大错铸成,以后再也不敢让倪匡或者任何其他人代笔了。

注:

1) 蔡澜的wiki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8%94%A1%E7%80%BE

2) 陈真的wiki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E9%99%B3%E7%9C%9F

分类
影视

Space force 和 Designated Survivor 聊聊美剧里面的美国

最近我刚刚看完 Space force,这部剧在国内和国外都很火。在 Netflix 的最近趋势上我看排到过前两名。国内的社交网络,比如微博上则是好几个片段都广泛流传。当然最获得肯定是贴着中国国旗的一个空间站,用机器手把美国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卸下来,让其失效的那一段。

国内社交媒体都是觉得中国已经强大到了被美国当做头号假想敌,感到很光荣。这当然也是事实。

但是其实国人看美剧的时候,特别是只看一些只言片语的时候,容易以国内的情况带入,所以得到一些比较可笑的结论。比如我们的电视上、银幕上有无数的规定,不能侮辱领导,不能侮辱军队,等等。我记得好像贪污官员最高不能到省部级。还有49年以后不能成精之类的规定。

有一段时间,刑侦局特别多,因为剧情很容易搞的跌宕起伏。但是很快被叫停。后面有一段时间反腐剧特别多,也被叫停。后来清宫剧特别多,穿越剧特别多,也被叫停。这种临时长期的限制特别多。最后,整个娱乐产业的全部创造力,都被投入到了抗日剧,于是我们有了手撕鬼子,裤裆雷,等等曲折离奇的抗日神剧。如果天天让我看这种剧,我估计我会同情日本鬼子,他们到底是遇到了一些什么神通广大的中国人民。他们是来侵略的,还是来受虐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看了大量国剧的人,就很容易对美剧的一些片段一惊一乍。比如,Space force 里面中国空间站拆毁美国卫星的片段。其实这在美国的影视剧里面并不稀奇。

我不是说美国的电视、电影都好看。大家也知道好莱坞也好,美国的电视圈也好,里面也是良莠不齐的。好的坏的都很多。当然,客观评价我认为好的东西比国内的多得多得多,但是差的也可能比国内的多。毕竟美国影视剧的产量非常大。

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剧的尺度。

比如侮辱领导这件事情。我记得第一个让我入坑的美剧就是 24。这个剧讲的是一个超级特工 CTU 部门的 Jack Bauer 一次次在关键时刻解救美国的故事。

而在这部也算是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正面宣传美国形象的反间谍电视剧集里,总共出现了6位总统。其中只有三位是被选举的1,而只有一位做满了任期。一个辞职,一个前总统被暗杀,一个被炸伤昏迷无法继续承担职责,一个被捕,一个在空军1号被攻击的时候受伤。2

其实类似的电视电影都很多,比如 Olympus Has Fallen 描写的则是一次针对白宫的恐怖袭击,总统差点被杀死。

而这些剧集中,最过分的应该是 Designated Survivor,这部剧的中文名字叫做指定幸存者。这个是一个中国人甚至普通美国人都不见得熟悉的名词。

美国有一个制度叫做总统继任顺位,规定如果总统死在任上,或者不能行使职责,那么副总统接任,如果副总统也无法接任则传递给参议院议长,一级一级传递3。这个制度被大量的美剧电影用来玩梗。

最常见的玩法就是一个坏人处心积虑的当上副总统,然后找人暗杀总统,这样自己就直接被任命为总统了。这就可以绕开美国的民主制度,非民选的方式上台。这个梗在 24 里面多次使用。在 house of cards 里面使用,几乎涉及到总统的动作、谍战美剧,电影都有在用。而 Designated Survivor 是把这个梗玩到最高潮的一个。

这个制度其实是为了防止核战争的出现,美国的整个首都或者几个大型城市同时被炸毁而设计的。那么,美国的另外一个制度也就是 Designated Survivor 指定幸存者制度也是为了这个制定的。美国规定在战争或者紧急状态的时候,在继任链前列的,或者在指挥链前列的人不能在一架飞机上,或者一个物理地点里。防止一次性被敌人打击。

而美国有一些大型活动,比如政府发表国情咨文之类的,需要内阁几乎所有成员都参与。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一个链全部被炸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把内阁几个不重要的成员设置为 Designated Survivor,让他们隐藏在另外一个地点,如果继任链上其他人都死了,指定幸存者就直接可以继任总统的职位。

你可以想象这个美剧叫了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玩这个梗。在一次恐怖袭击中,政府发表国情咨文,几乎全部内阁成员都死了,Tom Kirkman 内阁低级官员,指定幸存者,就当上了美国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个 Tom Kirkman 就是 24 里面 Jack Bauer 的扮演者 Kiefer Sutherland 扮演的。

一个演员,数十年如一日,长期在各种辱美电视电影里面扮演主要角色,可能是亡美之心不死吧。

从别的角度别的剧,我们当然也可以看到美国电视电影的尺度只宽广,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只介绍在炸美国政府,杀美国总统这个层面,美国的电视电影有多么自由。

创作的自由,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对政治体制的自信。美国的政治体制保护言论自由。批评政府的文章、书籍、言论、电视剧、电影比比皆是。体制自信也让美国并不担心这些批评甚至一些抨击诋毁可以损害美国的体制。

第二、实际上批评对一个国家一个人往往并不是坏事情。事实上,各种美国要完的理论都是美国人在说,而且不是只有美国的出租司机,低端人口在说美国要完。而是各种美国的精英,历来都是从各种层面分析美国要完,谁将毁灭美国等等。这些理论实际上完善了美国的体制,帮助美国修补了很多漏洞。山呼万岁,就可以万岁么。不见得,但是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一个体制,确实可以让一个体制有更强的生命力。

就拿这些剧来说,当然,电视电影跟真实的情况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从国民的心理,从思维层面也可以看做某种演戏预演,如果美国真的遭受了类似的打击,从心理和思维上可以也有所准备。

另外,这次美国大游行期间,社交媒体的一些谣言就大量的引用了 Designated Survivor 和其他美剧电影里面,白宫和华盛顿大火和爆炸的场景,欺骗人们说是正在发生的恐怖事件。但是,因为言论自由的前提,这些谣言很快就平息了, 因为这些剧很多人都看过一眼就发现太过熟悉,一对比就知道是造谣了4

分类
影视

《立春》和丑陋的有志青年们

最近电视中各色节目采访蒋雯丽时,她总是侃侃而谈为《立春》做出的牺牲,增肥和破坏形象的演出。这些的种种,并没有让漫不经心地看这些娱乐节目的我有所警惕,所以,我要承认当我真的开始看《立春》的时,我确认王彩玲就是蒋雯丽扮演的时候,我还是被吓着了。我有点生顾长卫的气,有个长得不错的老婆很丢人么?干嘛那么往死里面糟践呢?

坦率的说,《立春》里面的几位有志青年,无一例外都可以用歪瓜劣枣来形容,包括那个被王彩玲当作个宝的黄四宝,包括那个用调戏妇女证明自己性别的舞蹈老师,更不用说那一筐烂杏同志了。这也是我开始感觉比较疑惑的一点。

刚才看了某人转的一篇对顾长卫歌颂一个对虚荣的北京,无用的歌剧无限向往的不脚踏实地的女人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文章后,我觉得我开始理解了顾长卫。王彩玲的梦想,在帮她办户口的那个人心中是一个可以帮他敛财的蠢物,在歌剧院的领导心中是痴人说梦,在王彩玲生活的小县城是群众并不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周围人的眼中,有梦想的黄四宝是一个只会在画布上乱涂乱画二流子,而且有巨大的流氓嫌疑,他变成正常人的方式就是开一家骗人的婚介公司,这样他反而可以人模狗样的成功起来;在周围人眼中,跳芭蕾,穿紧身裤,说话有点温柔的老师是个假男人,他变成正常人的方式是去假装调戏妇女;烂杏同志之所以被王彩玲叫做烂杏,也许就在于他的理想抛弃得太轻松,太没有镇痛,王彩玲那样的有志青年是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的。

梦想是最奢侈的东西,就在于此,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人们对你的梦想只会进行嘲讽。这跟欣赏水平无关,王彩玲如果到了北京,到了巴黎,小县城的人们自然会喜欢歌剧的,自然会有很多人们多么喜爱这个丑陋的有志青年的传说。

有人说王彩玲最终还是放弃了,领养了个孩子,也变成了个正常人。我觉得恰恰相反,她没有放弃,只是学会沉默了,既然在小县城里没有人可以一起谈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