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生活 移民 职场

世界很大,你可以去看看,哪怕永远将生活在这里,但是了解整个世界还是值得的

今天有个朋友联系我聊聊IT行业中的35岁问题。她想了解,这个问题是否存在,为什么存在,等等。这当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就写过好几篇文章跟这个有关系。

然而,她的问题让我很感兴趣。她供职于一家英文媒体,她说海外的读者对中国的这个35岁问题很好奇,毕竟这事情在国外并不存在。

无独有偶,我记得大概是几个月前。一个程序员朋友跟我咨询日本移民的问题。他想去找工作。我自己虽然不在国外。但是我的论坛曾经给很多人带来启发( https://ourcoders.com/ )。直接从我论坛的招聘帖,去了日本并留下来的程序员,就有好几个。

我跟他好好聊了聊。最后,他说,他觉得日本挺适合他。但是他马上就35岁了。他说估计在日本找不到工作。我突然才发现,正如海外的很多人想象不到国内有35岁问题一样。很多在国内的人也很难想象,其实海外没有35岁这个问题。

首先,在大多数国家,招聘是不能简单的根据年龄去筛选人的,这样做的话,就牵扯到年龄歧视,是很严重的问题。另外在国外,像我们IT行业这样毫无补偿,毫无章法的加班也是不能被容忍的。

但是,当我们没有去看过世界的时候,就很容易觉得天下的乌鸦应该是一样的黑的吧。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吧。

并不是。

当然我绝对不是说,世界上哪里都比中国好。我生于1979年,我小时候,家里经济还比较紧张。我算是饿过肚子的,我也经历过自己烧煤的日子,自己家挖地窖吃一个冬天大白菜的日子。我深刻的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改变。

特别是我2001年毕业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发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虽然不能说,每个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很多人都改变了命运。至少我自己某种程度上是知足的。

但是,这个世界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都还是有不同的东西。

有很多人不这么看,因为他们只跟团游,去一个国家玩只玩一两天。只去几个景点,甚至可以几天走遍欧洲各国。不是去千篇一律的景点,就是那些奢侈品商店。

如果你这么旅游,那么这个世界可能真的,没啥区别。是的,全世界每个国家的肯德基味道都有所区别,每个LV的展示陈列都有点不同,配的货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世界,那么你就彻底误解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有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政治理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构成的。这个世界千奇百怪,也可以给我们无数的感受和启发。

你需要去看看,你需要去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他们存在的价值,他们内在的逻辑。

中国是世界非常活跃的一个部分,这二十年来发展最强劲的经济体。但是,中国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中国取得的成绩也不全是这个国家和国民本身的功劳,跟整个世界发展的阶段,分工的转移,全球化的深入紧密相关。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去了解世界,并不一定是为了了解世界,很多时候,也是为了了解我们。

分类
历史学者

秦晖

秦晖(1953年12月-),广西龙胜人,是中国大陆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派公共知识分子。2018年8月31日,退休而不获清华大学返聘,赴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

分类
历史学者

沈志华

沈志华(1950年4月-),北京人,祖籍河南罗山县,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讲座

这是沈志华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讲座里面的第一讲,题目是《毛泽东与共产党的开门整风》

这是沈志华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讲座里面的第二讲,题目是《中国出兵朝鲜:共和国的第一次战争》

这是沈志华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讲座里面的第三讲,题目是《毛泽东与反右运动的发起》

这是沈志华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讲座里面的演讲,题目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

分类
3D打印

3D 打印初探

我一直想玩 3D 打印,但是之前住在上海,家里东西太多,连买了个游戏本都没有地方用,需要拿到客厅去用。所以买 3D 打印机的时机不成熟。现在回到了塘沽,家里空间虽然也不大,但是比上海大得多,终于有机会好好玩玩了。所以,前些日子我买了一台 3D 打印机,前两天才到。

分类
IT行业

ClubHouse带给你的价值是什么?

我已经玩ClubHouse很久了,连粉丝都增长到了8000多,我还主持了好多room,参加了好多room,也做了好久的听众。大家可以在里面找到我,我在那里也叫tinyfool。

但是最近ClubHouse上面戾气好像很大,不是张三在喷李四,就是李四在骂王五。然后还有一个房间叫做“ClubHouse证明沟通是无效的”,虽然这个房间叫这么名字,其实这个房间已经搞了10多次了。很多人在说,ClubHouse没有意思了,越来越垃圾了。

但是,我发现我的一些朋友lvxinxin,Gavin,Jerry,甚至五岳散人,还有很多虽然不熟悉但是经常会看到的人,他们还是不断的在玩ClubHouse。那么到底ClubHouse给我们带来了价值,还是一地鸡毛呢?

于是我创建了一个房间,题目叫做“ClubHouse带给你的价值是什么?”,上来了很多人聊他们从ClubHouse得到的价值,出于隐私的考虑,我就不提具体的人名了,我就大概提提大家说了哪些价值和想法。

1、ClubHouse可以当做一个电台去听。

有人分享说,他最近在带孩子手忙脚乱的,也没办法刷手机,玩抖音、facebook啥的了,只能玩ClubHouse。其实我们在玩的时候发现很多人被拉上来做speaker,都说不好意思,我在开车,我只是想听听。或者我正在做饭,等等。

如果找到一个好的房间,那么确实是可以连续听几个小时的。我一般喜欢边听边写代码,我写代码的时候需要耳边有点声音,这样反而会让我更专注工作。

2、ClubHouse可以扩展人脉

有个人说,他自己平时很宅,住在北美,但是没啥朋友。但是上了ClubHouse以后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很多也都是在北美,甚至就在一个town,疫情稳定后大家就准备面基。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如此。我已经认识lvxinxin很多年了,当时我们都在北京创业。后来我在上海带了10年左右,他主要还是在北京。我们大概都有10多年没见过面了。可是在ClubHouse上,我们经常一起出现在一些房间里,而且后来还经常一起搞房间。现在我们在CH聊过的话,可能比我们认识10多年聊过的全部的话都要多。

Gavin是一个在日本非常活跃的Youtuber,我非常喜欢他的频道,看了很多他的视频,也加了他的推特。但是并不熟悉,但是进了CH以后,我们交流了很多,也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而Gavin以前的同事也在做Youtuber的Jerry慢慢地也跟我们熟悉起来了,大家一起搞了很多活动,成了好朋友。

还有很多听众加了我的微信,下载了我的英语轻松读,还关注了我的youtube频道。这些都是CH给我带来的好处。

而我的好朋友炳根一直在我的论坛OurCoders里面活跃,他上了CH以后,发现很多OurCoders的站友也在玩CH,他和他们也建立起来很多联系。

3、凡尔赛

五岳散人现在财富自由在日本半退休生活,他每次进入我们的房间,随便让他聊两句,他就会大段大段的凡尔赛,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时间久了,每次他进入我的房间,我就会说,“散人来段凡尔赛吧”

还有很多成功人士,比如郭宇,他上次和一个朋友搞了一个房间叫做在日本怎么买岛。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津津有味的听了一个小时。一个岛有时候也就是几亿日元而已。嗯,我买不起,但是听得起。

上次还有个房间叫做第一桶金,有人上来就分享他投资了某超级成功的项目,第一笔投资就赚了几个亿。有些凡尔赛也许是假的,不过乐趣是真的。

4、陪伴

其中一个朋友上来分享,他刚刚开通CH的时候,其实正好得了重病。于是在那段时间他听得很多。特别是到了医院做手术的前后,都是CH在陪伴他。在心情非常紧张的等待手术的时候,听CH让他感觉不孤独,让他慢慢心情平静。而在非常无聊枯燥的术后恢复阶段,听CH让他消解无聊,迅速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时光。

5、练习表达

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一点。我是一个话唠,做过多年的Podcast,还有Youtube频道。不过在CH上,我确实发现很多人可能平时很少说话。说一点点就非常紧张。但是很好的在于他们有了CH这个环境,开始练习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了。也有一些人我一直都在听到他们发声,我会发现他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也松弛了。

6、集体智慧

这也是好多人都提到的。他们发现在有些分享精力和内心感受的房间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根据一个话题大家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去聊,很多问题会得到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观点。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闲聊房间,先是有人分享了自己去参加疫苗项目的试验的感受。这时候有人举手,结果上来的人居然就是那家疫苗公司的科研人员,他首先感谢了参加试验的那个朋友。然后在我们的要求下,分享了很多全球疫苗情况的信息,以及不同种类疫苗的优劣和生产成本的问题。

甚至有一天,我们的话题无聊的走向了厕所,这个话题我们居然聊了一个小时。聊了全球的厕所的卫生水平,等等。后来进来了一个美女,她说这个话题聊得很好玩。她想分享一下关于世界最有名的马桶品牌toto的故事。聊到了比如toto集团其实以前也是生产餐具的,而好的瓷器技术,不仅可以用在餐具也可以用在洁具。所以,后来toto成了全球最有名的一家马桶品牌,还发明了卫洗丽。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非常有名的American standard这个品牌,居然现在也被日本家居领导公司LIXIL(骊住)收购了。

7、学习英语、日语

有人提到他经常去英语的房间里面锻炼自己的听力。还有人说他也经常去英语的房间,而且还喜欢去做speaker锻炼自己的口语。我自己觉得自己的英语听力已经非常好了。口语我没啥追求。所以,我选了一些英语的房间偶尔听听。

然而,我现在主力在学习日语,我听了很多日本人的房间。虽然他们的语速很快,我只能零星听懂一些词语整体的意思不太明白。但是我也觉得非常有收获。因为我最早开始认真学习英语的时候,刚开始脱离字幕看美剧的时候,其实感觉也是一样的。只能零星的听懂一些单词,整体的意思没法理解。但是多听以后,就自然而然开始理解了。很多人不明白,所谓背下来的单词,不见的听到就能听懂。听力是需要单独锤炼的。

好玩的是昨天我看到一个房间叫做“用普通话讲故事”,我感觉题目很奇怪就进去了。原来是一帮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的华人华裔朋友在聊。因为现在普通话的需求很大,所以他们想锻炼普通话技巧,所以建立了这样一个房间。我介绍了下我自己,说我的房间大多数都是普通话的,欢迎他们以后来听。也欢迎他们来看我的youtube,因为也都是普通话的内容。

8、探索有趣的世界

有很多人聊到,在CH上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房间。或者有些房间充满了平时接触不到的人群和内容。所以,有些人很喜欢去探索,去听听完全不不懂的内容。比如有些人本身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在CH上进了一些基督教的房间,去听他们在讨论什么。甚至去向他们请教宗教信仰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等等。

我自己是一个死宅男,但是Gavin老师和朋友们每周都去滑雪,还要个大力小姐姐,经常去攀岩。

有一次我还听到某个小姐姐是做什么野外的工作的,她经常要去一些荒野,所以培养了一个奇怪的爱好就是在路上收集各种好玩的化石和动物骨骼,据说有一次她还找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稀有的化石。等等

结尾

我记录的当然是我们那次聊天的很少的一部分,也不是我在CH里面玩的全部感受,但是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了。

如果你也在CH里面,欢迎关注我,也欢迎加入我创建的房间。

分类
IT行业

黑粉也能发电

微博上把关注你,但是不喜欢你,喜欢诋毁你,辱骂你的人叫做黑粉。宝岛一般把这种叫酸民。国外叫做troll。

一般来说,就算你没有粉丝,你也会遇到这类人。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让你不爽,如果你不爽,他们就完成了伟大的成就一样,终于可以开心的睡去了。如果你有了很多粉丝,那么你就更难避免这个问题了。

我一直以来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就有一些粉丝,一开始当然是很开心的,但是粉丝越多,遇到的怪物越多,当然就经常不开心。所以,跟黑粉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难受。不管你发个什么内容,都有黑粉进来,好像他们洞悉天地,啥都知道。扯东扯西,要么胡乱联系,要么纯粹的谩骂,要么在其他人的评论里面挑起各种无聊的战争。那个阶段他们给我带来了大量的痛苦。我经常要删除他们的回复,甚至要把微博的评论设置为关注100天方可评论,等等。我要拉黑他们。我要晒他们。但是不管你怎么做,你都无法控制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人。

不是一个人,你不能拉黑全部互联网的渣滓,而且他们还在不断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坦然。想明白这些家伙本来就是不是什么正常人。人类也拿他们没任何办法。我就干脆连回复也不回复他们,连理都不理他们。这样心情就好了很多,我只管发我的内容,你们乐意回复啥回复啥。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发电。这是意外打开的。我一直抱怨新浪的广告平台收益特别低。然后新浪的一些工作人员以及大V就给我解释说,你的阅读量跟广告关系不大。核心是有没有人点开你的内容,一般来说回复大家才需要点进你的内容里去。

然后我就开始发现,原来你聊得有些大家觉得很有收获的东西,大家只是点赞,有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无法参与。而有的时候争议性话题里面的评论很多。而我一般说话特别公允,所以很少造成复杂的讨论。

但是,这时候伟大的黑粉出现了。我有一天发了一个关于老龄化的微博,一个黑粉进来扯了一堆,政府应该强制生育,女人就应该多生孩子给国家解决危机之类的巴拉巴拉的内容。我本来想一删了之,但是一忙就忘了。

过了几天我去看微博数据发现,我几天没有咋发内容,但是微博广告收益很高。为啥呢?我一般发的老微博,发现这个家伙因为价值观太奇葩,就被人批评。然后这个家伙不知道为啥那么有精力,一旦有人批评他他就会连续写好几条回复,长篇大论的试图说服别人。

然后,就这么一个无聊的黑粉,居然给我连续带来好多天的广告收入,一己之力让我那个月的广告费产生了显著的增长。

然后我突然醒悟到,原来黑粉是有用的,他们也是可以发电的。只要你有一个合理的机制,黑粉也可以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给我们带来收益。

我跟某聊天沟通的时候,我特意问他,你的黑粉给你发电么?

他说你别说,还真有。我当年带货一个农产品。很多黑粉都觉得我会坑害消费者,为了找到证据,他们都买了。

我说,那么他们找到你坑害消费者的证据了么?

他说,他们骂骂咧咧的买了,然后还去做了检测,啥问题都没有物美价廉。然后他们就成了常客。

我说,那么他们还是继续做黑粉么。

他说,对啊,谈到商品他们表示喜欢持续下单,但是对我的观点继续抨击。

我想了想,这真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啊。一般对你认同的人,往往情绪不够激动。但是那些一心想来黑你的人,他们往往充满了激情,简直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啊。

我们可以在会员内容里面做一些黑粉喜欢的标题。他们想来喷,但是没有会员身份看不到内容,喷不了,他们就会百爪挠心,只好去充个会员,然后获得开喷的,特权。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果提高黑粉发电的效率,利国利民啊。

分类
历史 读书

因新冠而死,死了都不能安生的钢琴大师——傅聪

今天,央视,新华社网站,人民日报都报道了钢琴大师——傅聪,因为新冠肺炎而逝世的消息。他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曾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其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题图为傅聪年轻的时候激情演奏的照片)

而这两父子的书信集《傅雷家书》,1981年出版,曾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畅销了数十年,曾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来这就是一个小新闻,因为今年以及近年去世的大师太多了。不到十天之前,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于当地时间12月20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90岁。已经无法列举了。

然而,在微博上、各种网站上,开始有很多人辱骂刚刚去世的傅聪,说他是叛徒,说他害死了自己的父母,说他背叛了国家,等等。按说,如果真的有问题,人也死了,连国家最主要的媒体都正面评价了,也没有必要再去继续批评一个已经去世的老人。然而,这些人并没有一点点收敛。这也就被迫让我开始研究傅聪的故事,今天看了无数的文章。来聊聊我对傅聪故事的认识吧。

首先说,著名翻译家傅雷是自己儿子害死的么?

持这种主张的人,总是喜欢用傅雷遗嘱里面的一句话来说事儿,这句话是“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单看起来,这句话确实可以说明老人对自己的儿子很不满。但是事实上,网上也有全文:

人秀:

尽管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是在我们家里搜出的,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领导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三、故老母余剩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纸六百元,请交还。

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义山庄墓地收据一纸,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370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贰只(三楼)暂时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周菊娣便知。

十、旧自用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但恐妨碍他们的政治立场,故请人秀自由处理。

十一、现钞53.30元,作为我们火葬费。

十二、楼上宋家借用之家具,由陈叔陶按单收回。

十三、自有家具,由你处理。图书字画听侯公家决定。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傅雷梅馥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夜

我觉得任何人看完第一段就会明白,老人根本是因为不堪凌辱而自杀的。而说自己儿子这句与其说是抱怨自己儿子害死了自己。不如说,人之将死,说了句愤懑的话,我不就是有个儿子留在国外了么?这也成了弥天大罪么?

今天,普通人、官员、知识分子的孩子有多少留在海外,入了他国国籍,你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这也是罪行么?

更何况,傅聪入了英国国籍的背景是什么?是他人在海外留学,但是父亲被划成了右派,回国来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再弹钢琴,甚至性命堪忧。

有人说,回来也许傅雷就不会死了,真的么?

事实上,傅雷死于1966年9月2号,而文化大革命一般认为发生在那一年5月16日。也就是说老人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被折磨的自杀了。而文化大革命停止于1976年10月。也就是说,老人如果当时不自杀的话,还有整整10年的文革要经历。他能挺的过去么?

事实上,对傅雷的各种迫害从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就开始了。

著名的爱国将领傅作义,原来是国民党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后来因为他协助解放军和平进入北京城而成为解放后的国家领导人。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他的堂弟傅作恭任甘肃省林业厅造林科科长,曾主持开展了多项甘肃省的植树造林工作和兰州市的绿化工作。

也就是在反右运动里,傅作恭被甘肃省林业部门划为右派分子,随后被送到酒泉市的夹边沟农场进行劳动教养,最后直接贫病死在夹边沟。

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

有人说,傅聪的弟弟傅敏不是一直留在祖国么?为啥你傅聪就不能回来呢?

傅敏先生到现在还健在。那么他在祖国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呢?傅雷夫妻自杀的时候,傅敏并不在身边,而是在学校学习。所以,前面的遗嘱里面还提到是不是要把表给傅敏么?但是也恐怕给他表会对他不利。

现在的人能理解这种感觉么?死都死了,要给孩子留点物件儿。但是又怕给了会让孩子不利。唉。

事实上,傅敏先生当然也受到了父母的死的影响,他曾两次自杀,只是都没死成而已。( 摘自傅敏先生的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2%85%E6%95%8F/24500 )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如果傅聪回来了,也许这一家四口,也许就团灭了。

这样的团灭故事还少么?

马思聪是广东海丰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图为马思聪,马如龙父子演奏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造反派的批斗。1967年1月15日晚,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次女马瑞雪和儿子马如龙出走香港,后由美国驻香港领事陪同飞抵美国。

马思聪一家四口人是活下来了,然而国内亲友几十人受到牵连,他在上海的二哥跳楼自杀,他的岳母、侄女和厨师相继被迫害致死。

再有一个文艺圈的例子就是女钢琴家顾圣婴。文革开始后,顾圣婴一家遭到残酷迫害。1967年1月31日顾圣婴在上海交响乐团批斗会上惨遭羞辱,当晚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唯一幸存的是顾圣婴的父亲,他当时在青海劳动改造。

傅聪到底算不算叛逃,国家对他有没有结论?

之前傅聪在波兰进入华沙国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58年提前毕业离开波兰,然而没有回国而是去了英国。这是因为当时他的父亲傅雷已经被划成右派,家里风雨飘摇,回来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证,也无法继续弹钢琴。

傅聪的做法在当时确实被看作是叛逃。但是,你需要对那个年代有点了解。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被批判,被判刑,被批斗,甚至被整死。就是你有个亲戚在台湾在美国,有邮件往来,或者金钱往来,都有可能被说成里通外国,被判刑或者被当做间谍来处理。

而在1979年的时候,傅雷的右派就被平反了,1981年,傅聪也被平反了。

1979年,傅聪就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已经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等地。主讲过萧邦、莫札特、德彪西等专题,演奏过这些作曲家的以及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他还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协奏曲;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生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札特的协奏曲,并兼任指挥;还专门指导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小组的训练。

作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大师,他在国家经济还很差的时候回来演出并且和国内的学校团体合作,不能不说是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开始,傅聪回国演出,也是受到冷遇的,有些演出的海报也没有他的名字等等。但是后来,中央对傅聪的具体情况做过调研,曾经有过批示,他的出走情有可原,而且在海外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情。

事实上,后来,傅聪多年来往于英国和中国之间备受礼遇,就说明政府对他的态度是正面的。要不然他去世了,新华网,央视和人民日报都有报道。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不知道谁会希望那样的年代再来。不知道谁会坚持用那个年代的标准去看人。

因为按照那个年代的标准,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是腐化堕落的,都是反动透顶的……

分类
iOS开发 IT行业

苹果iPhone12旗舰机上的黑科技激光雷达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处?

今年苹果的 iPhone12旗舰机型上面搭载了激光雷达。很多人其实都听说过激光雷达,苹果的发布会上也提了这个东西,但是其实我发现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今天就想从头从原理里,给大家讲清楚激光雷达是什么东西。以及它到底有什么用处。给大家讲明白,为什么苹果会在旗舰机型上放这么一个东西,以及这个东西对我们的未来、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改变。

分类
日语学习 英语学习 读书

30多岁我学好了英语,41岁我开始学习日语,这辈子我能学会很多语言。你也可以

就像我之前写的很多文章说的那样,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英语四级其实都没过,最高分是58分。我觉得58分跟60分没有本质区别,于是心安理得没有去再考四级。我是一个程序员,英文的技术文章我可以大概读懂。虽然在生活中,我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英语。我也最多只会说Hello,How are you之类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这辈子我的英语水平够了。看文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我就查呗。而且我那么聪明随机应变能力那么强。25、26岁的时候,我在北京,我还遇到过两次老外问路,我都用我蹩脚的英文能力解决了。

分类
如何赚钱 投资理财

用长线思维看投资,用长线思维看人生

我一直觉得投资跟我是没有关系的,我总想着我有一天可以做出点什么东西,然后发个大财,然后再去考虑投资和理财。

然而现实沉重的打击了我。Bill Gates 20岁的时候就创办了微软。而Jobs在21岁就创办了苹果公司。而21岁的我走了一段弯路,刚刚大学毕业。我当时也不知道他们两个都是先退学后创业的。我没有胆量退学,懵懂的进入社会,一点点的摸爬滚打,到了29岁才开了第一家公司,但是到了今天也没成就什么事业。

过了21岁以后,我一直用Craig Newmark的故事激励自己。这个事儿是这样的:有人曾经在美国的论坛问说硅谷有无数的少年成名的故事,Gates, Jobs啊,还有Zuckerberg等等,有没有年纪比较大的也创业成功的例子。那个人说,我已经30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去创业。

当时Craig Newmark就留言说,我是42岁才创业的,做了一个东西叫做Craigslist。

国人知道Craigslist的可能不多,这是美国以及全球分类广告网站的鼻祖,58同城,百姓都是学它的。Craigslist至今没上市,所以也没法说市值有多高,不过年收入至少过10亿美金吧。还有很多流行的App其实很大程度就是脱胎于Craigslist,比如Airbnb最早的用户都是从Craigslist搞来的。

然而,这样的激励作用越来越淡了,因为我已经41岁了,明年就42了。再往后,我只能靠王江民45岁创业来激励自己了。如果再过几年,我估计我只能用姜子牙80岁出道来安慰自己了。

去年我经历了人生的比较大的波折,开始反思这一切,也开始投资。我没有看啥书,也没有学啥课程,直接买了一堆基金和股票。

我不知道怎么买股票,胡乱买,看同事朋友买啥就买啥。就这样到现在已经快1年了。挣了一点点,个股上也有亏损的。整体上讲,我发现我不适合做交易员,我不喜欢时时刻刻的盯盘。我经常会忘记盯盘,偶尔做了几次T,也是败多胜少。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赚了。

凡是做短线的,我都很难做好。我觉得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不适合做短线。没有那么渴望赚钱,无法看着K线图傻乐。我只适合做长线。我只适合去买那些我笃信它是一个好股票,只是被暂时低估而已的股票。一旦买了下来忘掉涨跌,这些股票最后总是会给我带来惊喜。

反过来,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问题。人生也是性格决定命运。我当然羡慕Gates羡慕Jobs,但是我可能显然不是那种少年成名的英雄。唉,这不是废话么,我早就不是一个少年了。

我想一个人大器晚成,也许都是被逼的,谁不想少年成名呢?我也许不能大器晚成,但是我但凡能做出来点东西,也只能被叫做大器晚成了。

也许从40多岁才开始培养长线思维确实有点晚。但是,60岁才有收获,也比60岁还没有收获要强。

我们都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我高中同学里面居然有一个就死在了我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他在另外一个城市上大学,出了一场车祸。我不管有糖尿病高血压,我居然挺到了40岁。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环境叫做农场。我妈和很多阿姨一起干农活。我们小时候,都不知道阿姨叔叔叫啥名字,只知道这是谁的妈妈谁的爸爸。我小时候,就有一些叔叔阿姨去世了,有些才50岁不到。

头两天农场30多个阿姨大聚会,我妈也去了,她们在一个饭店吃完饭走在大街上,正好跟我遇上,我跟她们打了一个招呼。很快就有阿姨认出了我,一堆阿姨问我还认得不认得。有几个还想得起来。比如我们韩学霸的妈妈,毕竟韩学霸从小学到高中都跟我一个学校。有些就想不太起来了。

晚上回到家里,我跟我妈聊天,我说科技就是进步了,你们也看得出来。你看当年农场的叔叔阿姨,有些50岁不到就去世了。但是那一拨没有去世的,现在大多数都活得很好,都60-70多了。我妈也说可不是吗,那个年头,得个癌症就必死,现在很多叔叔阿姨都是得过癌症,治好了都好多年了。

这个世界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活得更长。我们的思维也需要发生改变。我父母那一代退休了就基本上靠退休金了。而我这一代,至少从我的角度考虑,如果退休了没有老年痴呆的话,投资可以继续投资,写代码也可以继续写代码,写文章还可以继续写文章。人生也许退休了才刚刚开始。

我的论坛 Ourcoders.com 每年都有人问30了,或者40了,开始学习编程,移民、转行、投资可以么?其实答案当然是都可以。

为啥不可以?我从21岁到39岁都是完全靠写代码维生(包括创业也是写代码),这两年,我基本上是靠写文章维生(包括技术咨询),也许过了几年,我主要的谋生手段是做视频。从技能的角度我一向都是长线思维,一种技能如果能用5-10年,花个一年半载学习怎么会亏呢?

但是人生不仅是技能,也包括如何投资,如何理财,这些是我这两年才开始学的。有些人会觉得你都玩了1年股票才赚了那么少,值得么?或者说你学的是不是太慢了?我自己感觉很好,才1年就赚了这么多,我不能一直投资到60岁,90岁么?从20年甚至50年的角度,我要赚多少啊?

慢不代表永远慢,如果盈利是可以积累的,慢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我不想要几秒钟几十万上下的那种快,我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心理承受能力,我只想要每年都能赚个10%的那种慢慢积累的感觉……

嗯,今年做到了,看的是我能不能一直保持一种稳健的,慢慢积累的态势了。

这世界上有用的东西太多了,要是我们只在小学到大学的期间学习,我们能学到多少呢?好在从20到90岁,这70年,从来没有人禁止我们慢慢的学点什么,慢慢的变成什么。

是的,我还前途无量,我还没到8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