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作 读书

古道西风瘦马,是扬州瘦马么?是讲述老妓的悲惨晚年么?

最近有个朋友问道,天净沙秋思里面那句“古道西风瘦马”是不是扬州瘦马。

我回复说,

当然不是,首先是诗词的气氛,境界,跟扬州瘦马不是一个味道。另外,马致远是元代人,而扬州养瘦马是明清时期才流行起来的。

分类
Tinyfool的故事 创业 读书

找出你生命中的决定性时刻

看小说,看历史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发展进程往往是有决定性时刻的。

分类
读书

最好的选择是不做选择,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很多时候,我们一生中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怎么选择,往往是最常见的问题。昨天我写的文章《如何应对内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其实讲了面对内卷的策略,今天我们聊聊面对选择的策略应该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今天的标题,最好的选择是不做选择,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但是这个标题听起来像是无用的正确的废话,其实不然,我细细的给你们分析一下。

职业生涯的选择

我小时候其实不太有主意,就是那种乖乖的听话的学霸。我母亲对我的教育比较严,我很少有自己的主张,一切都是在完成她的期待。那就是考上一个大学。

这当然也跟见识短浅有关系。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大院环境下,甚至跟天津、塘沽本地人都很隔绝。我们经常说国企大院是一个小社会,其实也不然,国企大院是一个非常封闭,且比外面的世界简单的多了的小社会。

我在上大学之前,对社会的理解几乎是0。生活中的所有大人,邻居,本质上都是父母的同事,整个环境关系简单和温情脉脉,甚至可以说几乎很难遇到陌生人。

我父母的学历都不高。这也意味着他们在我大学毕业以后基本上已经无法指挥我的人生选择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问题。对他们老说,考上大学已经是对我的终极期望。他们唯一想象得到的是我最好大学毕业顺利回到我家所在的大国企,变成我爸一个小同事。

其实这是我大多数同学的轨迹。

然而大学让我心生反骨,父母不在身边,我有了很多的自己的主张。我对我所在的机械专业开始毫无兴趣,任何专业课,甚至数学物理都对我不再有兴趣。我只想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钻研编程上。因为那时候,我最醉心的就是编程。我相信计算机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和全部解决方案。

大学毕业后,我在家里待了三个月。不回我们的大国企是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我觉得我回去以后就会变成父母那样的大企业里面的一颗螺丝钉,虽然一生温饱应该无忧,但是却也没有任何挑战和希望。

但是,我也没有任何方向。很多人问我毕业以后开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不知道。我一点方向感都没有。我还是天天写程序,上网,试图找到目标和方向感。

直到有一天我的母亲时隔多年拿起了棍子,说,你大学都毕业了,就算不回单位。也不能在家里吃闲饭啊,赶快给我滚。

于是我就参加了生平第一次的天津本地的线下招聘会,投了一份简历就去做了一家公司的网管兼程序员。

可以说我的一份工作,毫无选择可言就是投了一份简历,我连第二家摊位都去没去看。

但是这20年下来,我并不觉得我第一次选的公司选错了。不是说这家公司有多好。而是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谈选择并无意义。大概率我找一家更好的公司,我的人生轨迹变化也不会太大。

第一家公司对我的人生价值仅仅是入行,让我从一个学生, 变成了一个职场中人。让我开始慢慢理解我们的行业是什么样子的行业,行业中的水平是如何。

所以,两年半后,我就换了一家公司,也到了北京,也让我的薪水翻了一倍。

这并不是选择的力量。而是在信息不足的时候,与其思考如何选择,不如直接开干,慢慢积累信息,然后再去选择,也不迟。

如果你还没毕业,可以更多的参加实习,更多的进入真实的职场去历练。那点实习工资,那可以在简历上写的几笔,并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开始了解行业了,了解你的目标应该怎么定,你的价值应该怎么评估。

这世界的未来会怎么样?我应该如何选择未来的路

在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这就已经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题目了。更何况现在。俄乌战争的走向会如何?世界经济会怎么发展?疫情何时可以结束?未来我们小区会不会被封?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种思路是我们研究一切变量,选择如何去适应世界的方法。

比如,遇到老虎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狮子我们该怎么办?

但是这些问题很难回答,遇到老虎,哨棍够不够?练成武松这样的绝技可以么?万一打死了老虎要不要坐牢。

太难解决了。

世界会如何发展,行业怎么变化,某公司明年会不会裁员?我们无从判断,也无法去应对。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时候是问错了问题。

就像昨天我写的那篇文章聊内卷一样。

如果你面对每天比你晚下班一小时的同事,你想跟他竞争,你干脆也晚一小时下班。但是你可能很快会发现他又晚了一个小时。你们这么竞争有完么?而且就算你赢了又能怎么样?

我在某公司工作的时候,就经常收到同事小A的排挤。他跟领导关系好,事情做得一般,但是很被看重。我也不太会待人接物,有时候说话很直接,就得罪了他。领导对我也有看法,那时候,我还年轻,还比较愣头愣脑。也比较羞涩,跟人交往的时候不够开放,有时候也显得不够礼貌。

于是我就经常被排挤。但是我从来不在乎,该做的工作继续做。该玩继续玩。该业余学习新东西就继续学习。有关系好的同事就问我,你怎么不知道跟小A和领导搞好关系呢?这样在公司里面可以混得更好啊。

我说我不在乎。他非常不解。

几个月后,我找到了一个新工作,公司更大,产品更有意思,职位也高了一截。薪水比原来的领导还高。这个时候,我那个同事终于理解了。

我说,这个池子本来就不够我施展,与其去跟他们搞好关系委曲求全,还不如该干啥干啥。不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

很多问题也是如此。

你担心的是遇到老虎如何应对。但是其实你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你们一堆人遇到了老虎,你应该如何应对。答案是买双好跑鞋,或者早就练好跑步。不是那个落在最后的人就对了。

你天天担心经济形势不好,公司裁员。但是这是我们普通人能左右的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是如果公司裁员了30%的绩效排在后面的人,而我从来绩效都在前10%,凭什么裁我?

甚至是就算公司瞎了眼睛,裁掉了我,我是行业里面的佼佼者,自然有各种机会,怕什么?

09年的时候,我和朋友正在创业,我们准备拿A轮投资。这时候美国次贷危机的后果影响到了中国。我们到处都找不到投资,于是宣布创业失败。

我在家里闷了一个月,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

然后,突然我在腾讯的师兄来北京,我们吃了顿饭。聊了聊天,他发现我是当时少有的可以写iOS的程序员,而且当时已经做了有道词典的iOS版本,那是当时经常排在下载榜第一第二的App。

他就邀请我去腾讯,大概率可以负责一个大产品的iOS版的研发。

我本来正在迷惘,就跟着去腾讯参观了一次。

还没想好去不去,这时候,我的创业伙伴告诉我,他已经入职了盛大。盛大当时正好做了盛大创新院,急需各种技术专家。希望我去上海参观一下谈一谈。

后来,我选了盛大。这次创业失败后,在家里才待了一个月,连简历都还没准备。就被迫在两家当时最大的公司做了选择,入了职。

原因很简单,我在创业的时候,还不断地研究新的技术,iOS开发我是完全自学的。我没有说准备选择下一份工作要做iOS。我只是想学更多好玩的东西而已。然而莫名其妙就站在了一个被人争抢的地位上。

所以,世界怎么发展,自有他的路径,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并不是靠选择,而是靠准备,所以无需想太多。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前提是准备,是材,并不是洞悉天机,知道一切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

学什么?看什么书怎么选?

一段时间,经常有人问我该学什么?Java还是OC,前段还是后端,Python还是C++,等等等等。

我是怎么选的。我不选。我大概会10多种语言。

我大学时候最喜欢VB、Delphi还有Borland C++ builder。毕业后,用Borland C++ builder写过几年程序,到了某公司后,我学着用VC做Com组件,做浏览器插件。我和朋友业余做了一个项目,我用VC做Outlook插件,用Python做MSN聊天机器人。再后来,我用Java写搜索服务器。有了iOS我用OC和Swift写App。我为了做自己的App的安卓版,还学了Kotlin做了安卓版。我自己的个人网站用过Ruby和PHP。这还不包括一些临时小项目里面用的各种语言。

我没选过,要做的事情,项目需要用什么语言我就学什么语言。

首先第一个没啥可选的,所有的语言本质都是一样的。就算谈到细节,无非就是静态、动态、编译、解释、是否面对对象,等等。没啥复杂的,会一个就应该能举一反三的学会其他的。

就像经常有人问我,Tiny老师我要学PHP,我该怎么选书?

遇到这个问题,我也不选择。

我喜欢做的方法是跑到书店,找到PHP类目,一次性买10本,由浅入深,21天入门,深入浅出,都无所谓,一起买回来,互相对照着看。

寻找哪一本书更好,简直是太浪费时间了,还不如多买几本多看几本。

有人经常会问值不值。

我说,我学会了一门语言,换了一家公司,薪水翻了一倍。为了学会这门语言,我花了10*100块钱去买书。你说值么?

有人问,那么学这门语言要花三个月值不值?

我学得快一般一周就可以干活了。但是三个月当然也很值得。因为学一门语言花了三个月,然后薪水翻倍,两个月就挣了原来四个月的钱,你说值得不值得。

需要选择么?不需要。

分类
荐书 读书

为什么写作?

为什么写作?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面这么说,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オ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我虽然写过20多年文章,从2002年开始写blog算起,写公众号,也写了7-8年了,从2015年算起。我也出了一本书。但是我还算不上作家。

但是在我的写作的过程中,我确实有同感。当我内心中有东西想抒发的时候,文字是自动喷涌而出的。我之所以把内容创作者当作一个当下的主要职业,不是因为可以挣到钱,而是因为这种自动喷涌本来就是因,而不是果。

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下,生活在一个因果里,我们不可能没有感受。如果环境允许,你可以自由抒发的话,那么对一个内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我有短暂的一些阶段,曾经充分享受这种幸福的感觉。

15年写公众号的时候,我的公司运营顺利,我自己自视极高,相信自己不仅可以激发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所以写了很多文章。那时候,我觉得一切问题都可以靠积累,靠努力,靠迭代,靠不断的日拱一卒来解决。世间的问题,没有解药多,所以每天都希望写一点东西,帮助别人,也鼓励自己。

18年我抑郁的时候,我在微博上也有自动喷涌的时候,那时候,我抑郁我悲愤。我不顾一切地讽刺、抨击、调侃。那段时间虽然整体色调是灰暗的,但是有时候,我的一段70多字的微博被转发了上万次,被评论几千次,我还是能得到内容创作者的快乐的。

但是,我们并不生活在真空里。

最近这几年,我有些东西不想说,没办法说,说不出来,就变得非常难受。

但是这不是写作的错。

我经常回首我自己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写东西,因为阅读量的问题,阅历的问题,越早期的东西,越显得稚嫩。但是有的时候,我也感慨,那么激昂,那么慷慨,那么自信,那么不顾一切的东西也是我写的么?

那也是我么?

可能确实是。可能确实已经不是了。

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之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总是找回自己。什么是我最喜欢的自己?是那个十一假期什么都没做,只是被捅了好几天核酸的我?还是那个相信世界仍旧可以被改变,希望满满的我?

是对自己丧失了要求,默默活下去的我?

还是可以不断折磨自己,希望探索到自己的极限的我?

堂吉柯德,不论多少次失败最终还是要去挑战风车巨人……

西西弗斯,只能不断地把石头推上山去……

夸父是否知道他永远追不到太阳?

我们只能在生命未尽之时,继续追寻……

=====

我做了一个短视频节目,来聊聊读书,顺便逼自己更系统的去看书,会在抖音、微信视频号、油管都更新,名字叫“泰尼佛读书”。欢迎大家搜索订阅

下面是油管版本,今天这一期

分类
读书

Rapper都去考公务员了?未来会怎么样?

昨天看《脱口秀大赛5》杨波的表演,

他说,

近两年,很多人考公务员我有个Rapper朋友都在考
我说,呦,你怎么奋发图强他说,唉,因为我有个山东丈母娘他考上了,工作是给领导写稿
现在他们开会,已经有flow了领导座位上写着,aka王科长

现场掌声阵阵,欢笑声阵阵。我不知道杨波这段的素材是哪里来的,是身边的故事?还是网上听到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头些日子看到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来源其实是姜昆的一个采访,叫做《姜昆:误解的总和》。关于姜昆的故事,今天我不想聊。就聊聊这篇文章提到的一个Rapper吧。

这个Rapper叫做郝雨,当年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

03年大三的时候,他创作了一个作品叫做《大学生自习室》,如下

现在听起来也许觉得简单,但是那时候,国人对Rap还没啥普遍的了解,这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成名的一个Rap作品了。那个时代互联网也没现在这么普及,但是这个作品很快就火遍大江南北了。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听全过这首歌,但是在很多地方都听到过,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我是好不容易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来到一个桃源深处”。

这位Rapper元老现在是继续在做说唱么?其实并没有。他也没参加各种中国有说唱之类的节目。他成了一位公务员。故事还蛮好玩。

03年年末,姜昆就找到了郝雨。这是在姜昆创作的迷茫期,他希望加入新的东西,比如Rap来给他的相声带来新的面貌。他和郝雨合作一个作品,但是没有冲击春晚成功。

事后,姜昆鼓励郝雨,“如果我感兴趣,可以报考他的研究生,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一下东西方说唱艺术的差异。“

后来郝雨顺利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放弃原有的专业,成为姜昆的第二个学生。

再后来,郝雨考取了中国曲协的工作。

人物那篇姜昆的采访稿里面说,

“在进入曲协前,郝雨想象的是他将投入艺术的海洋,但身在其中才知道那不过是浪漫化的想象:事务性工作填满了他的时间。作为文联下属的十几个协会之一,曲协总共20多个员工,活动多,人少。有的人组织2年一次评奖,下级协会层层向上报送。有的人负责带艺术家到基层去采风、演出。郝雨则「老是三天两头写稿、写材料」。作为机构里的年轻人,他理解德云社被大众喜欢的原因,「鲜活,说着人们当下熟悉的东西」。他也感到,很多曲艺内容传播艰难,缺少对大众的吸引力。”

对很多现在60-70岁的父母辈的人来说,孩子在私营企业工作和自己创业都不算正经工作。

我在上海和同样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就发现我们虽然年龄差了几岁,一个生长在天津一个生长在上海,但是共通的是,我们的父母虽然看着我们在创业,收入也还不错。但是他们总觉得,你们什么时候找个正经工作啊。在他们眼里,只有大国企和政府部门工作才是正经工作,才是旱涝保收的。

最近这几年的疫情可能放大了这一点。

很多人因为长期的封控无法去上班,丢掉了工作。很多人创业开小店,因为疫情没有生意,但是房租却一分不少交,坚持几年下来直接赔掉了全部家常。体制内的,国企的员工被封控复工早,或者干脆就不受限制可以继续上班。最好的可能是一些大国企政府退休的老年人,本来也不需要出门工作,退休金旱涝保收,唯一的不便就是遛弯儿的区域变小了。

我可以理解任何人为了个人幸福而在当年改开的时候选择下海,也能理解在当下的环境下,很多人想躲进体制内取暖。个人应该有权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过我觉得一窝蜂的进体制,也不是没有危机,历史上,体制内人浮于事的时候,其实国家的经济都会变得更艰难。毕竟体制外才是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体制内的都是社会财富带来的税收养活的。交税的少了,吃税务饭的人多了,经济就很难保持活力。

历史上,在体制内的人数总是先扩张,然后经济无以为继再收缩,那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体制内失业,或者按照我们之前发明的那个词,叫做下岗。

在我看来,还是自己自食其力,自己努力,靠本事吃饭,最心安。

如果有一天我写文章做视频,写代码都不能挣钱了,我也去拜个早点摊去,怎么都能养活自己。

参考资料:

郝雨百度百科页面: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D%E9%9B%A8/10752195

姜昆:无解的总和

https://i.ifeng.com/c/8HzCgfC38Dh

分类
读书

下水道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不过小区还没通

前文讲了,我家厨房下水道反水。我和我爹一起诊断了很久,最后觉得问题出在总管上,在楼下总管那里打开检修口,我家的下水道就通了。

这两天又可以开心的用厨房了。但是这不是彻底解决之道,因为总管在检修口之下仍旧堵塞着,各家的厨房污水就直接排到了地面上,造成一地脏污。然后再慢慢的留到附近的雨水井口。

这两天我和我爹都试图解开总管的堵塞,但是毫无进展。我用粗铁丝做了这么一个疏通神器,从总管中带出很多油污块,但是里面水位还是坚挺的毫不移动。

我们只好找来专业人士帮忙。专业的疏通工具就是好用。

但是也伸进去数米的疏通管线,才让堵塞解决。

从结果看,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堵塞的太严重而且主要堵塞在长达数米的地下横管中,我和我爹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是没办法解决的。这只能靠专门的设备来解决。

解决后跟疏通下水道的师傅聊了几句,堵塞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固体杂物,基本上可以确定都是油脂造成的。可能有经常从厨房下水道倒一些比较油的的汤,或者就是纯粹的油脂造成的。

另外很大的问题应该是横管铺设的有问题,应该没有足够的倾斜度,造成里面容易积水,就慢慢造成了堆积,然后就堵死了。

======

晚上我跟我爹聊天,继续聊起这次的下水道堵塞事件。其实横管应该有足够的倾斜度,也是常识。但是也许是施工的时候,安装师傅的能力不足,或者态度不够认真吧。

就像浴室里面的地砖也应该略有倾斜,这样洗完澡或者浴室有什么水,都可以很快的排干,地板会迅速的变干,这样生活起来就舒服的多。然而,我这20年在天津、北京、上海生活,租过很多的房子大多数的浴室都会有积水的问题。洗完澡往往还需要自己拖拖地,才能保持地板的干净。

就像马路和人行道的地面理论上也应该都铺好,但是我们也经常会遇到有积水的时候,平时晴朗无所谓。一下雨就会发现路面有各种不平的地方积水了。

很多东西都是凑合,在当时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慢慢就积累了大的问题,或者造成各种各样的时间浪费。

这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厨房下水道、路面和浴室地板。其实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凑凑合合,当时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慢慢就积累了大的问题。

解决之道呢?除了偶尔疏通一下管道,也只能慢慢的一步步解决问题了,不管多乱的一团乱麻,只要肯理,还有解开的时候。人生可能也是如此吧。

======

我们还没解封,已经连续做了,不知道多少天核酸了。今早还要继续……昨天下午又采购了一些蔬菜,还包括馒头。

这次做了我自己的煎馒头,当然不能少的仍然是臭豆腐

嗯,生活还在继续

分类
读书

日更在国庆里,散步在小区被封时

前文其实提到了,最近几个月情绪不好,所以几乎没怎么更新文章。虽然很艰难,但是我经过了一到两个星期的艰苦准备,终于走出了这段情绪,一点点的走出来了。最近开始更文了。

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国庆要是不能出去玩,你应该怎么度过?用来提升自己好不好?

最近这半年,不管全国其他地方的疫情如何,滨海新区只有少数的病例,大多数的时候,我居住的区域是完全自由的。但是最近几天,滨海新区的病例突增,我们进入了中级风险区域。

每天都有大筛,一般是早晨6点到9点。所以,不出大意外的话,整个国庆期间,我无法离开滨海新区。甚至也没啥意思,离开我的小区,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每天在测完核酸以后出门。但是,街上的饭馆、咖啡馆,以及各种娱乐场所,都关门了,只有一些菜市场和超市还在营业,除了出去买菜,出去几乎没有意义。

不过,几乎每年国庆节,我都不出门。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而每年国庆节,到处都是人。我会觉得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15年的国庆节,我和女朋友认识了一段时间,准备一次情侣旅行,我们选择了国庆节后的第一周,出去玩了一周。我们去了三亚、大理和丽江,那一年国庆节这些地方都是人山人海,而我们去的时候,到处都没多少人。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旅行。

所以,不管今年是否有封控,是否是中风险地区,我国庆也不会出去。

那么假期在家里做啥最好呢?

从我的经验来看,提升自己是最好的。

有一个连续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是最好的。

可以暂时摆脱工作的束缚去做一些side project。

08还是09年的时候,一个春节,我用了7天做了一套搜索系统,春节后就部署在客户的系统上。后来这个系统直接成就我们开了第二家公司。

一个困在家里的假期,你选择做啥呢?

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只是一个错觉

感觉大家都看过一些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以前在央视上经常播一些公益广告说“知识改变命运”。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小姑娘,当年是希望工程的一张海报的主角,大家叫她大眼睛。

这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姑娘,名字叫做,苏明娟。照片的拍摄者叫做谢海龙,你甚至可以说这张照片改变了这个女孩儿命运。这张照片拍摄于1991年,地点是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一所小学。后来,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志。

在这张照片的巨大影响力下,苏明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所在的小学被改造成一所希望小学,她也考上了大学,后来还当上了一名副厅级干部,确实改变了命运。(1)

还有著名的张桂梅老师,她在云南的深山里办了一所全免费的女子学校,在她的坚持下1600名女孩儿考上大学,走出大山。(2)

这些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真的是事实么?

谁最需要被知识改变命运?

简单来说,中国是分成城市和农村的,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而众所周知中国的城镇化率,其实是一种非常低级的城镇化率。

实际上真正有钱的、生活条件非常好的城市,实际上我们知道只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跟一线城市,完全无法比较,更别提农村。除了少数非常富裕的农村,中国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其实是农村的居民。城市当然也有贫困户,但是总的来说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各种供应,都比农村好得多。

克强总理曾经说中国还有多少6亿人,月入只有1000元。这个数字可能对普通的在北上生活的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但实际上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贫困线以下,政府搞的扶贫工程,你知道它目标也仅仅是年收入超过4000而已。

中国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十三亿人没有出过国。这些数字可能对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也很难理解。(3)互联网上有很多北上广深的人,会给很多人一种人人都是北上广深,人人都有钱的错觉。事实上,北京也就是2000多万人,上海2000多万人,广州1-2000万人。北上广深的人口顶了天过亿,其实占中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并不高。

如果你硬要拿生活水平去比,你可以理解为北上广深,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其他地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穷国。

你去看那些知识改变命运的广告,故事,其实也都是在讲的是一些农村人,一些尤其是贫困山区,它怎么获得一个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这么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北京朝阳居民某某的孩子,是因为考上大学才有机会留到大城市的,找到心仪的工作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知识改变命运的广告、文章、故事都是真诚的,他们讲述的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但是,他们仍旧是错觉的一部分。为什么呢?

如果能改变命运的只是极少数人,就像彩票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大声的喊,知识改变命运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宣传彩票改变命运呢?

中了彩票的人真的能改变命运啊。为什么我们不宣传?

因为彩票只有非常少的人,百万分之一的人才有机会,甚至更少的人才有机会。我们都知道彩票中奖那叫运气,不能叫改变命运。

这就不得不说说,知识改变命运,对那些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均等的机会,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如果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仅有少数人有机会改变命运,那么何来的知识改变命运,那不就是运气么?

其实高考具有巨大的不公平性。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考是目前最合理的,以及最公平的一个制度之一。但是它本质上又有巨大无比的不公平性,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们。

我们为了做比较,我们都讲的极端一点,比方说在中国最好高考的城市可能是北京,当然上海天津也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就拿北京这个最极端的例子说。那么可能最难的一个省份可能是河南,中间还有好多地方都很难。

北京有多容易,河南有多难呢?

比方说以2018年的数据来说,河南的考生有98万,就是快100万人,但北京只有6万考生。

拿一本录取率为例,北京是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有2万人可以上一本。

而同期,河南只有7.8%的一本录取率,从人数来看,河南人考上一本比北京难4倍。河南只有7.6万人可以上一本。虽然河南有98万考生。

但是这远远不是数据的全部。

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和河南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的。而河南的省会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想象一个北京最好的学校,他可能一本率是100%,就是说他几乎没有学生一本以下的,但是一本以上比方说985,211一堆,直接出国留学去常青藤都是一堆。

你也可以想象河南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一个村子,可能几十个考生,一个考上大学都没有。

我其实没有去过河南。但是我去过安徽的一个农村,一个很大的村子,可能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

北京的几乎任何一个普通学校的资源都好于河南一个相当好的学校。

具体到了教学水平,各种好的师范毕业的优秀老师,优先还是留在大城市的。当然有很多人有理想,也有人支教,但是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倾斜就是这么明显。

大城市的老师都普通话很标准,而农村的老师很多说不好普通话。你以为现在一个年轻人普通话不好是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穷。因为穷,学校雇不起更好的老师,留不住更好的老师,所以,孩子就说不好普通话。你以为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问题。

再看英语教育,在大城市搞双语学校的时候,雇外教的时候,很多农村雇一个自己英语没有地方方言的英语老师都很难。

很多文章喜欢歌颂,从大山考上大学,有了出息的人,归来大山当了老师,这样的故事很感人。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故事经常被传播,正式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说难听点的就是当你去歌颂一个行为的时候,你往往发现他可能是因为他是违反经济学的,也就是说,违反大多数人选择的。大多数的学习的、成绩好的老师,还是希望在更大的城市去就业,带来更丰厚的收入,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

本来我们留给农村的孩子的录取机会就更少,而我们教育资源分配他们也是更少。所以,他们其实是在双重不平等下去竞争。

所以说,高考是有非常大的不公平性的。

国家应该把教育资源放在倾斜在那些贫困的地区,因为那个地区靠正常的经济的调节是无法获取平等的教育资源的。

北京我们随便办个学校,这个学校它的预算肯定是很高的,因为当地经济好。那么政府本来是应该做调节。农村本来就请不起好老师,而同时山区、农村条件艰苦,工资就算一样高,条件更好的老师,当然是愿意去城市。

而且农村工资其实还是更低,那么请来的老师肯定水平不行。政府应该给农村各种各样的倾斜,给各种各样的教育的支持。

但是事实上,实际上我们国内的教育分配可能是反向的,有点像马太效应,在北京这种地儿本来就已经好的一塌糊涂了,然后我们还给他更多的投资,大城市,好大学,好学校,得到更多的资助,我们有钱去建设清华北大。

于此同时,农村很多地方有失学问题,这才产生了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搞了这么多年,它是给北京的孩子们设计的么?当然不是,他们的教育资源是过剩的。

其实希望工程这么多年,据说总共捐款也就是十几个亿,在中国这真的不是一笔大钱。以今天的中国的财力来说,几十亿搞出来简直就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

但是在中国很多事很多这种农村的学校,它就需要通过这种社会捐助的方式,而不是政府去负担的,那么这就是一个本来教育就不公平的情况就雪上加霜了。

在这样的教育不公平之下,如果两个人智力是一样的。一个出生在一个大城市北京、上海。而另个人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

你这边接受了大城市的精英教育,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我这边的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连英语都说不清楚,我想获得跟你一样的成绩有多难。

所以知识改变命运它其实真的是一个错觉。

不是说没有人通过高考通过学习去改变命运,我们一定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当然不是去抹杀高考的作用,确实有无数的农村人,无数的出生的时候条件比较差的人,他因为高考因为上学,甚至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因为他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他获得了很多机会,他改变了命运。

但是对大城市的高考已经容易到了,很多大城市的孩子都可以轻松得到大学教育。而对真正需要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来说,它又太难。

一个村子,5年内出了一个大学生,他当然很幸运。而更多的人,也许也很聪明,也许也很上进,甚至非常之聪明,但是他最后考不上大学。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说知识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但是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口号,因为最需要它改变命运的那些人,并无法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

我今天想讲的知识改变命运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谈的是说,其实我们去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统计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知识改变这个命运的标题我很喜欢,这个口号我也很喜欢,但是那是在我不太懂统计学的时候。

等我懂了统计学以后,我就会觉得说对那些广大的农村的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渺茫的,是没有希望的。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事,其中的一些人尖子而已,对大多数人改变他命运的,不是这些。

对大多数的农村人,他本来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改变他命运的可能是改革开放,是突然之间一个沿海城市招工了,比方说深圳或者是东莞哪里头需要电子电子厂需要打工,他们就去打工,然后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就获得了很高的收入,有些人当然也很工资也就一般,但有的人就落户在了深圳或者是天津北京或者什么地方,慢慢的就开始离开了原有的命运。

或者说这两年可能是一些比方说开出租、开滴滴、做外卖,等等的工作。

改开以来,改变命运最大的一点是允许去城市打工,让很多人有机会改变命运,有机会去获得一个新的机会。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考也非常好,但是实话实说,被教育和高考改变命运的人并不是主体,在我看来他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该去学习,不该去教育,反而是说我们如果有机会接受一个高等教育,我们有机会变成一个能够自己在家里头学习英语,自己学习计算机,学习编程语言。这都是我们相对于很多人,运气好的一塌糊涂而已。

我觉得当我们了解到了社会的教育分配自然分配的不公平,以及它无法改变的这么一个现实以后,可能更需要珍惜的是我们已经有的环境。

如果还没有,你要知道人生还有很多别的机会,整个社会的不公平性还会存在很久,我们只能更努力的去摆脱和创造命运。

来源:

1、https://new.qq.com/omn/20210605/20210605A014S100.html

2、https://new.qq.com/omn/20200701/20200701A0TBGB00.html

3、https://www.sohu.com/a/292346458_119756

分类
读书

钟薛高能有什么错?不就是贵了点么?为什么成了众矢之的?

最近钟薛高非常热门,各种视频平台都出现了火烧钟薛高不化,甚至出现了烧烤钟薛高的视频。

其实今年夏天我就没怎么吃过雪糕。这几个月疫情的新闻此起彼伏,虽然我居住的滨海新区一直有惊无险,但是各种去了某个商场就被列为密接,然后被隔离,对我造成的惊吓太大。我一直都不怎么出门,天天在家里吹着空调,吃雪糕的动力就没那么足的。

我往年吃雪糕也是比较不接地气的,那时候,雪糕最贵的往往是梦龙或者哈根达斯的雪糕。那也是我最爱选的。

我知道钟薛高其实是在上海的时候,我和老婆有一次在淮海路闲逛,iAPM对面那个路口有个钟薛高的市场活动的摊子。我们路过,我老婆说要买。我说这是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她说是网红美食,我们就买了一个,我兴趣不大,但是也咬了一口尝尝。比较硬,而且冻的有点过分的感觉,就没太大好感,口感上也没吃出什么花样。

后来,我们点外卖零食的时候,我老婆还时常买钟薛高,我也跟着尝了几个口味,一直没有惊艳的感觉。价钱嘛,其实哈根达斯也不便宜,但是我感觉我喜欢那个味道,钟薛高我找不到感觉,没兴趣吃。

哈根达斯在很多便利店都有自己专属的小冰柜,冷链据说也保持某种温度,所以保证你拿到的时候,既不会过冻,也不会化冻。真假不知,但是口感上,我是感觉得到的。梦龙和哈根达斯的口感我都很喜欢,贵点贵点。

但是这两年好像变了江湖,除了钟薛高,还出现了一些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昂贵雪糕,被人叫做雪糕刺客。据说你买的时候,看不出来它身价高昂,等到结账的时候,大感上当,但是不好意思退掉,所以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理创伤。

我没有这个问题,买东西现在都是用美团买,虽然家门口就有便利蜂,但是哪怕是家门口的便利蜂,我往往也是美团买的。这个大家要理解,天津的夏天温度还好,太阳太毒辣,大中午的出门能直接把人晒化了。当然我冬天也懒得出门,你懂的。

用美团买你都看得到价格,不会随便买错,虽然其实我也不看价格……

其实,我觉得一个东西卖的贵,没有什么天生的原罪。

这两年有句话,叫做,这东西好,不坑穷人。

价格是一种区隔,你有钱,自然会喜欢买贵的东西。穷自然喜欢买便宜的东西。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爸买错过雪凝回家,一大家人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在质疑,这不是雪碧啊。大人们却说,雪碧,雪凝有什么区别。

小时候不懂,觉得你这不是糊弄我么。自己挣钱知道生活艰辛,了解到那些年代父母的艰辛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有些东西便宜个几分几毛钱,父母都非常在乎。

但是,真有钱的人,自然对生活品质有了要求。

我小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叫农场的地方,平房,没有马桶用公厕。我们的机井其实离公厕都没有百米之远。每天定时早晨5点开始抽水到水塔,然后晚上9点关抽水机。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来水不是24小时的,也没有任何净化装置,就是地下水而已。那个年代大人还喝喝茶,小孩子基本上都是用个瓢在家里水缸里面舀水喝。我们家搬到楼房开始有市政的自来水,有净化,有加氯,已经是我高考后的事情了。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也习惯了凉水只喝矿泉水,连我的咖啡机的水箱用的都是农夫山泉。倒也不是真臭讲究,主要是北方水硬,用自来水的话,怕用久了把咖啡机给堵了。

你穷的时候,分不清便宜的东西和贵的东西差异在哪里。但是稍微有点钱,你马上就发现这自来水泡茶味道不对。为啥呢?因为你也不用最便宜的高碎和茉莉花茶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茉莉花茶流行一时就是因为北京当时的水太苦了。买得起好茶叶,你自然就分得清楚水好不好。上海的自来水就是我在多个城市生活以后觉得味道最大的。上海的一些商场的可口可乐饮料机里面出的可乐都压不住那自来水的味道(可乐机一般还自带净水能力)。

吃冰棍的口味也是一步一步提升的。我小时候,住在农场的时候,不是天天都能吃到冰棍的。农场自己的小卖店时没有冰棍的,那时候冰箱可是稀罕物,没见过。我们吃的冰棍是流动小贩带来的,他们骑个自行车,车后面一个白油漆表面的木箱,内衬棉被,这东西没有任何制冷作用,但是可以有效隔热。我们小时候吃的是1分、2分的冰棍和5分钱的雪糕。

家里当时也买不起冰箱,甚至没见过冰箱,所以也没有说一买买一堆的情况,当然经济当时也不允许,根本买不起。

所谓冰棍就是糖水儿彻底冻硬,有水果味的,也有前面带红小豆的。而雪糕就是里面带牛奶味,而且比较蓬松的。我们小时候,冰棍是王道,雪糕太贵,只能偶尔吃吃。吃完了冰棍,棒子都要嗦嗦味道才舍得扔掉。

但是到了我在北京上海居住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梦龙,哈根达斯了,成了我的最常见选项。

有了点钱,就想提高生活品质,这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很多人喜欢回忆,喜欢似水年华,然而,想想可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上去容易,下来难。你让我回到过去的农场生活,我是回不去的,就算我想回,那块地儿现在也已经被推平,据说挖了鱼塘,养了鱼了。

所以,钟薛高虽贵,雪糕刺客虽贵,我非常坦然,非常接受。虽然从口味上他们不吸引我,我并不想买。但是即使他们吸引我,我要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不买。

就跟我买个全世界最好用的手表,Apple watch才几千块钱,但是随便一块劳力士就要几万。贵就贵,关我何事,我不买的话,再贵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全世界最贵的手表就是瑞士的那些机械名表,然而最不准的也是他们,随便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儿童电子表,精度也秒杀他们。

就像劳斯莱斯一辆,都可以买个房子了。贵就贵了,跟你我何关?你想买个几万块钱的国产汽车,还是可以买。完全不影响。

那么钟薛高到底错在哪里?

最近钟薛高的风波起来,我也没见我老婆不买。最近钟薛高高温不化,里面有合法的添加剂卡丁胶,也没见我老婆不买。她喜欢那个口味,她消费得起,我也没啥意见。

大家为什么那么关注?那么在意呢?

中国人不是骄傲去国外买空了老佛爷,买空了LV么?不是说中国人到处都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人么?

最近怎么开始在于一个雪糕了?

也许见微可知著,现在整体的经济压力来了?很多人开始恐慌?从就业,从生活的压力,需要一个释放点?

然而我的感觉是,冰棍、雪糕哪怕吃贵点,不影响你买房买车,这可以占总体生活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我们遇到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去关注也无法解决。

抓大放小吧,争取从源头多找点收入,多堵点生活上的大漏洞。然后经济状况缓解了以后,买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可以消费得起的最贵的雪糕,美美的吃上……暂缓几十分钟的烦恼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雪糕和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