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后浪你好,我是前浪,我曾经也是一个后浪

这两天,B站的后浪演说非常火。我不断的听人谈论,有无数的人在批评。甚至有人做了一个演讲内容一样,画面则完全不同的版本发了出来,观感就变得完全不同了。当然,在B站评论上,弹幕都是比较正面的。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非常割裂,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媒体,不同的社群,对同样的东西反向完全不同。我本来不想发表任何评论,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

因为成熟意味着明白,前浪里面有精华,有值得尊敬的人,有糟粕,有令人鄙视的人。但是,后浪也如是。阳光下唯一不变的就是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新鲜事。

分类
社会生活

不要紧张,窃·格瓦拉就算真的火了,天也不会塌下来

这两天最火的一个新闻就是窃·格瓦拉刑满释放的消息,据说很多网红公司都在监狱门口等着他,想签约他。而他一出狱马上有人好吃好喝好招待,看样子马上就要红。

分类
Tinyfool的故事 社会生活

世界末日还没来,机会总在危险里隐藏着

从2月3日从日本旅游回到上海,我就再也没出过门。我心里面充满了对病毒的恐惧。这一个多月以来,我离家最远的距离是去小区门口拿快递。即使是前些日子,上海降低的疫情防控等级,我们小区的外卖都可以送上楼了,我也没有一丝想出去的念头。

毕竟命是自己的,自己最珍惜。

分类
IT行业 投资理财 社会生活

瑞幸割美国韭菜补贴中国用户是好事儿?你们真把美帝国主义当病猫了?

这两天关于瑞幸的文章开始刷屏,其实一个月前浑水开始做空的时候,新闻已经走过一拨。但是那时候,瑞幸的几个声明就把整个势头压下去了。毕竟浑水是一家美帝国主义的公司,而瑞幸是本土企业,大家信谁呢?(其实瑞幸幕后大老板早就移民了,而又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这算本土企业么?微软中国还在中国有一堆员工和生意呢,你也觉得他们是本土企业么?当然这不是今天主要要讲的,就不细说了。)

这次其实是因为瑞幸咖啡自曝前高管造假22亿元,消息才彻底大热的。为啥自曝?当然是堵不住了才会自曝,没有自己给自己捅刀子的道理。这也就是说浑水实锤了。而且按照这个趋势,SEC肯定是要调查,处罚,退市啥的都可能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分类
IT行业 社会生活

罗永浩的首播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用李佳琦去衡量也许是完全南辕北辙

昨天罗永浩的直播非常热闹,我虽然从来不看直播,也不直播买东西,也不用抖音,但是还是想看看。不过我的iPhone是美国市场,看不了抖音。于是我手忙脚乱一番,找到我新买的安卓手机,可惜是横屏的pda模式的,看别的抖音还可以,看抖音直播居然就直接截掉了上半截,连老罗的头都看不到。突然想起家里还有当年老罗送的T1,赶快拿出来充电,充电好了,开机了,安装上抖音,发现卡的不行,这机器可能是老了,带不动最新版的抖音了。

分类
社会生活

原生家庭确实是个问题,但不应该是一个永恒的借口,你总要自立长大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那么如果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确实会对人产生非常重要甚至是终生的影响。这个没有争议也不无需讨论。

但是,我见得太多的现象是很多人把原生家庭,自己的一些背景,等等一些初始的环境因素,当做一个永恒的借口。那就很成问题了。没错,在你独立之前,你是没有任何办法去离开原生家庭的影响的。所以一个人如果20岁刚毕业,多谈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还可以理解,如果快30了,甚至30-40了。遇到了问题,还谈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那就很可怕了。你20多岁就可以离开原生家庭自立了。需要寻找新的借口了,这个借口不能用一辈子,你迟早要面对自己的。

分类
社会生活

我们本来可以避免这场灾难,说真话,让人说话事关每个人的生死

照片为李文亮医生的同事在抢救室外面对他告别

分类
社会生活

循环

我祖籍是四川绵阳的小县城梓潼,不过我生在天津。我父亲是中海油塘沽公司的职工,那时候叫做渤海石油。而我的母亲没有城市户口,还是农民,所以,我们家不能分配房子,我们住在渤海石油的一块专门给单职工家属开辟的区域,农场。我母亲务农,我父亲上班。渤海石油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当年光是这样的农场就有10来个,我们家在其中一个,有几十户,算是比较小的农场。

考大学的那年,我估分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过本科线,本来是很惶恐的,觉得父母培养了多年,最后成了一个残次品的感觉。后来分数线下来,我还是过了本科线的,不过分数并不高,选择不多。我可以去天津的几个收底的学校,也可以去西南石油学院(现改名叫做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在石油系统里面是排行第二的学校,毕业生分布在石油系统的每个角落。渤海石油有不少人都是来自西南石油。后来大家众所周知的,周永康的儿子也是我的校友比我大几届。家里觉得如果上西南石油的话,我未来回渤海石油机会比较大,于是我就去了四川南充上学。

其实我并不算很有想法的人。后来,在大学因为沉迷电脑,对数学、以及其他的课程都旷课颇多,造成最后挂科无数,甚至毕业一度都成为了问题。我父母曾有一次被叫到学校去见老师,他们颇为失望,本来觉得我从小都还算是个省心的孩子,但是突然之间就变成了问题少年。那时候有一次深谈,我父母甚至告诉我,如果真的被退学了,要去找计算机的工作,他们也会支持我,但是已经大三了,能糊弄过最后一年就糊弄过去吧。于是,最终我还是毕业了。

但是那件事情的教义是我发现,我是一个表面随和,但是内心非常坚硬的人。我没有办法对抗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当我对那些科目失去了兴趣,当我对大学失去了兴趣,我很难装出我喜欢的样子。这对我后来的择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影响就是,毕业双选的阶段,我甚至不想走进双选会场,我们学校的双选会,我一场都没有参加,跟着几个同学倒是跑了几次成都,也没有特别心动的感觉。于是毕业以后,我都没有选定工作,曾经在家里窝了三个月,直到有一天,我妈用扫把打了我一顿,赶我出门去找工作,我才真出门。

我随便投了一份简历,然后在天津的一家公司上班。后来,又去了北京,在北京飘零了7年以后,去了上海,在上海干了4年。去年,我们高中同学组织高中同学20年再回首的大聚会,40多人班级来了大半,感慨唏嘘之余,可以发现的是,我的高中同学大部分都留在了石油系统内部,即使不在中海油,或者中海油天津公司,也在中海油的其它公司,或者中石油中石化。很多人娶了学妹或者嫁了学长,或者找了单位内部,哪个叔叔的儿子或者女儿。而我就颇为飘零,这些年,换了无数地方,熟悉了一帮朋友,然后就分开,熟悉了一帮朋友然后就分开。慢慢的变得身边都没有什么超过5年的朋友。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是会感觉自己太飘零,喜则是终于跳出了一个循环。去年跟父母回四川老家的时候,路边的老人往往是他们的旧相识,小学同学,或者生产队的好友,而我父母也飘在外面几十年,庄周好呢,还是蝴蝶好呢,谁也不知道,索性都有自己的人生。

另一种循环

我曾经去过一次安徽农村,朋友的父亲还在家里务农,自己打理了很大一块地的玉米,我们去的时候,他刚好收了很多玉米回来,有几车那么多,我问他这些玉米要吃可以吃多久,他说吃几年都吃不完。那我问他卖能卖多少钱,他说只能卖2000多的样子。当时,我对物力艰辛和农村的经济困境就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

村子里面有不少,让我看起来也很艳羡的小洋楼,他指给我看这是他大哥的,那是他二哥的。我说,你们家很不孝顺啊,你大哥二哥这么大房子,为啥你父亲住一个破旧的院子呢。他说,你看那两个房子那么大,我爸要是想住的话,当然可以住,但是就是他们老两口加上我大哥的孩子,住大房子觉得太浪费啊。

房子看起来很新,我就问他什么时候建的,他说10年前,他大哥结婚的时候盖的,两口子住了几天就去打工了一直没再住,5年前,翻新过一次,最近又在考虑要不要翻新一次。

这也是一种循环。很多人觉得农村人的困境来自于知识。其实不然,考大学来说,大城市的录取比例高的惊人,分也低得惊人,农村考的话就难很多,本来教育质量就不高,还要考更高的分。

说到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时候,累死累活挣了钱以后,子弟不能在城市里面上学,买不起房子,买得起房子也转不了户口,等等。

还有一种循环

城市人也在某种循环之中。大多数人毕业以后就开始考虑买房,自己挣钱或者家人出钱,买一个小房子。然后一生都在还房贷,挣钱争取买更大的房子。等到买了大房子,孩子也大了,需要上学了,这时候发现学区不够好,只好再攒钱卖一个小学区房,全家搬过去。

最近这几年,新的循环产生了,以前是大学把孩子送出去,后来高中,现在是初中,或者小学。现在大家开始考虑一上小学幼儿园,就上双语和国际学校,等等。

结论

其实没有结论,我只是想说,虽然我知道每个人都难以超越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经济阶层,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跳出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走自己的路,很多时候并不顺利,也很艰难,甚至会后悔,但是,也有快乐的部分,也有窃喜的部分。

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讲讲二手知识的问题

一些日子前,在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有人对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评价不高,我贡献了如下的答案:

分类
IT行业 方法论 社会生活

那些人和那些平台,我所记得的冯大辉的故事

大概是02-03年,我去北京参加一个同学赴京的欢迎晚宴,认识了几个一生的好友,以及在北京7年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塑形最大的人。在那晚,我知道了Blog,然后我开始写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