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Tinyfool的故事 社会生活 读书

低欲望社会——我的低欲望生活以及反思

日本著名作家大前研一在2015年,曾经写了一本《低欲望社会》。

购买链接:https://u.jd.com/kdI8hSS

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最近20年日本作家,日本社会的很多概念,不断地被输出到我国。宅、啃老、低欲望,等等概念都是从日本输出过来的。一方面的原因是日本的动漫、电视剧产业非常兴盛,有大量的娱乐内容被大陆的年轻人喜闻乐见。

另外一个方面,你认真的思考会发现,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亲缘性,都被叫做东亚儒家文化圈。而日本在某些方面比中国的古风还盛一些。同时日本经济起飞早于我们20年,在我们还沉浸在文革的癫狂之时,日本就已经开始复苏并走向发达。

而近20年在人口压力下,各种因素下,日本走下经济神坛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现象。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我们的发展跟日本也有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在第7次人口普查之前,我就有文章和言论认为中国的人口增长将步日本的后尘。但是大多数人是不相信的,一方面很多人盲目自信于我们的制度优势,认为只要政府想抓人口一定可以上去。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人对真实的人口数据一直没有感觉。

而到了今天,大多数已经相信人口减少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这时候,我们再去观察日本的现象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依据。

而低欲望社会,在中国其实也早就开始出现。

只不过我们叫的名字并不相同。我们叫做躺平,我们叫做佛系,我们叫做我们是最后一代。躺平是奋斗上的低欲望,佛系是消费上的低欲望,最后一代是繁殖上的低欲望。

原因是综合的,一方面日本在进入低欲望社会之前,社会发达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标准。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福利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人会发现,经济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一夜暴富的难度也很大,积极努力和吃福利生活差异并不大。

另外就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候,泡沫最高点,很多人都追求不动产,追求投资,在经济衰落的过程中,有些不动产甚至变成了负资产,让很多人负债一生。这也让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想追求房产。发达国家的租住同权也造成很多人对购买房产不积极。

人类在生存压力最大的时候,往往选择多生,以求最大限度的增大延续基因的概率,而在温饱满足后对生孩子并不积极,而对教育和养育投入更大的成本。现在甚至出现了教育和养育成本严重不合理的偏高,而实际结果却不见得尽如人意。

我自己本身就一个低欲望生活的例子。

在30-40岁之间,我大概进行了两次创业,业务好的时候,收入很高。也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销。后来我创业失败后,经历过一段非常消沉的时间,经济压力也很大。所以我就开始反思我到底需要什么。真正反思以后,我发现我虽然对生活有一些要求,但是要求并不高。

这些反思让我决定回天津居住,准备未来去日本

回到天津的1年多里,我又经历了几次严重的抑郁问题,有些是跟我自己的健康状态有关系,有些跟一时的情绪有关系,有些是被全国的防疫状况造成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年多里,我是非常躺平和低欲望的。

我没有去任何地方旅游,这是因为我很担心会被在旅游目的地隔离。但是我甚至很多时候,连小区和楼门都不出。一切物资都是外卖和快递。吃饭我也懒得做。

每天的生活就是躺平,早上起来选电视看,选视频看,然后吃瓜子,看电视,看视频,然后突然觉得是不是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已经晚上12点半了。困得不行去睡觉。每天周而复始。

钱花的倒是不多,除了外卖贵点,没啥别的开销。

但是进账更少,一些该要的应付帐款也懒得去催,反而是客户三天两头问我什么时候给他发票,好给我打钱。

其实,以我的能力这么浑浑噩噩的保持温饱非常不难。

这一年多,其实我也是这么渡过的,工作上躺平,有广告就接,有时候干脆懒得谈。文章没怎么写,视频也没这么做。佛系对待一切,吃啥都一样,随便外卖一个可以吃饱的就好,连续几天吃炒饭,可以,没问题。

最近这一个月,我开始漫漫的反思自己,开始慢慢的日更。

开始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昨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聊起他的近况和我的一些近况。他已经登陆日本几个月了,一切都进行得不错。

而我大概可能还需要1-2年的准备时间。聊起我去日本准备做的很多事情,等等。

这让我反思这一年的低欲望生活。

其实,如果我不想去日本的话,我在中国低欲望一辈子并不难,我随便一个月写几篇文章,写点代码就可以衣食无忧。但是,我想做的事情并不如此。我想去日本定居,想死在日本。

那么我仍旧需要一次性拿出一大笔钱,也需要至少几年在一个高度积极的状态下生活工作扩张业务,这样才能保证在日本拿到长期的身份。

这就是低欲望生活的问题。

如果我已经彻底没有了想法我当然可以低欲望生活。在我60-70岁的时候低欲望生活没有问题,但是今天还不行。

躺平一时爽,但是你并不知道,你未来有什么理想,有什么目标需要达成。今天躺平了不饿死,在现代社会并不难。但是当你需要一笔钱买房、买车、移民、生孩子、做一笔大的投资,等等,就很难了。

我还是要摆脱低欲望生活状态。

不是为了这个社会,是为了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和应对这些选择的准备。

分类
IT行业 社会生活

如何应对内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在公众号上最火的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那篇文章写于2015年。那时候疫情还没开始,世界局势还没那么乱,国内说内卷说的也没有现在厉害。

今天我们不管聊什么都会料到内卷。很多人都担心内卷,面对内卷应该怎么办?卷死他们还是躺平呢?

分类
社会生活

小区解封了,不过明天一早还需要做核酸

今天一早7点,我就被老婆拉着去做核酸了。排队的时候,她给我看了一眼滨海新区的公众号。整个塘沽变成了低风险区,降级了,当然那些有阳性案例的楼还保持高风险区的划分。

分类
社会生活

没有人生感悟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生活

最近很久没更新,前文也讲了很多理由,今天继续讲讲理由。

其实我一直想保持这个公众号的持续更新,大家都知道日更会让阅读量稳定,而阅读量稳定就会给我带来持续的打赏和稳定的收入。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

其实我在彻底放弃希望之前,每天都会打开公众号的后台,试图起个名字,选个题目。但是,根本想不到写什么。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抑郁,无力感。另外一方面其实是抑郁无力感的后遗症,没有生活。

没有生活当然是不是说没有活着。

而是说,仅仅活着。每天被闹钟叫醒,不知道该干什么,不想做早饭。打开电脑无聊的刷社交媒体,看电视,看电影,饿的不行了,才开始漫无目的的叫外卖,有时候,选择就花了一个小时。

外卖来了,再等很久才有动力去吃,边看电视边吃。有很多次,突然想我今天吃饭了么?不知道,感觉并不饿,但是吃了啥,没印象。

不是说不活着,而是浑浑噩噩的活着,想不清楚目标是什么,为了什么活着。

有时候早起测核酸,倒像是成了目标,测完以后往沙发一躺,今天貌似什么都不用干了。

……

这样的生活当然无所感悟,也没办法感悟。

所以,也不知道写什么。

最近这两天,开始有了点生活,虽然是封闭在小区,无法外出,但是开始去感悟生活。

开始去一步步的在小区里面遛弯儿,居住在这里其实很久了,但是从来没有彻底遛过整个小区。小区的小超市也没逛过。虽然这是因为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但是也是因为以前那几个月,没有生活,所以没有感觉。

……

虽然我们都向往更好的生活,更自由,更丰富的生活。但是生活品质首先取决于心境,然而才取决于物质。如果能更积极的面对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

前段时间最新炸馒头片配臭豆腐,所以昨天去小区超市的时候,又买了一罐臭豆腐。真臭,吃起来也是真香。不过家里的炸馒头早已吃完。想起正好也买了饼干,那么就饼干配臭豆腐和咸鸭蛋吧。

意外的,还挺好吃。

今天早上做完核酸,跟老婆走回家门口,看到小区里面的肉夹馍出摊了,买了一个,我们一起吃。还挺好吃。小区三大早点摊,煎饼果子,鸡蛋灌饼卷一切,肉夹馍,至此我们全都打卡过了。

谁说人生还不是一场旅途呢?不管好坏,生活还是要继续……

分类
社会生活

代码调试和修下水道的关系

今天本来是封闭小区里面的如常一天,一大早我去做了核酸然后给老婆和我买了煎饼果子。吃完以后,我去厨房放盘子的时候,发现厨房的地上都是水。

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国庆要是不能出去玩,你应该怎么度过?用来提升自己好不好?

最近这半年,不管全国其他地方的疫情如何,滨海新区只有少数的病例,大多数的时候,我居住的区域是完全自由的。但是最近几天,滨海新区的病例突增,我们进入了中级风险区域。

每天都有大筛,一般是早晨6点到9点。所以,不出大意外的话,整个国庆期间,我无法离开滨海新区。甚至也没啥意思,离开我的小区,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每天在测完核酸以后出门。但是,街上的饭馆、咖啡馆,以及各种娱乐场所,都关门了,只有一些菜市场和超市还在营业,除了出去买菜,出去几乎没有意义。

不过,几乎每年国庆节,我都不出门。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而每年国庆节,到处都是人。我会觉得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15年的国庆节,我和女朋友认识了一段时间,准备一次情侣旅行,我们选择了国庆节后的第一周,出去玩了一周。我们去了三亚、大理和丽江,那一年国庆节这些地方都是人山人海,而我们去的时候,到处都没多少人。这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旅行。

所以,不管今年是否有封控,是否是中风险地区,我国庆也不会出去。

那么假期在家里做啥最好呢?

从我的经验来看,提升自己是最好的。

有一个连续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是最好的。

可以暂时摆脱工作的束缚去做一些side project。

08还是09年的时候,一个春节,我用了7天做了一套搜索系统,春节后就部署在客户的系统上。后来这个系统直接成就我们开了第二家公司。

一个困在家里的假期,你选择做啥呢?

分类
社会生活

《脱口秀大会》还能办几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更好看么?

最近《脱口秀大会5》正在更新,我一开始倒是不知道,不过有朋友在社交网络上说正在跟,我才想起来。

说实话,我很喜欢笑果文化的一系列产品,我也很欣赏李诞。但是从发展脉络来看,我很难说,王自健的相声->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就是一个行业在不断地进步的感觉。我只能说,脱口秀这个行业,虽然在笑果的带领下,慢慢地变成了显学,但是并不能说真正的繁荣昌盛。

因为,你知道国内的脱口秀其实不是英文talkshow的意思,而是Stand up comedy的意思。Stand up comedy在香港叫做栋笃笑。不管是英美的Stand up comedy还是香港的栋笃笑,虽然形式跟国内的脱口秀一样,但是精神内核和实质上,几乎是反着的。

是的,都需要逗笑你。但是方式完全不同。

所以,我很不理解国人对杨笠的误解和批评。

杨笠最出格的那句,“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在咱俩里,只有我生的孩子才能确定是我的孩子”放到中国以外的脱口秀 舞台上,只能算作最无伤大雅的玩笑。

被很多中国年轻人称道的George Carlin(乔治卡林),他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表演,说人类没有 必要拯救地球,也没办法拯救地球。因为 我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而地球没什么问题,出问题的是人。

很多人喜欢他直怼环保主义者,直怼白左,然而,他也怼过反对堕胎的人,口气更加的 冒犯。这些人 则主要是美国的右派保守主义者。他说,为什么大多数反对堕胎的人,本身就丑到让大家不想上他们。这是多么直接的冒犯和人生攻击?

他曾经说过,“I think it’s the duty of the comedian to find out where the line is drawn and cross it deliberately. ”(我认为单口喜剧演员的责任就是找到边界,然后刻意的跨过去)。

其实一个社会是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和话语 差异的。只有让不同的观点暴露在阳光下 ,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解读。脱口秀演员或者说,单口喜剧演员当然没有教化 万民的作用,那是中式的传统思维。他们只是敏锐的捕捉到社会的冲突, 表达出来。至于听到了一个冒犯的笑话以后,大家哈哈一乐以后,如何选择,是继续拯救地球,还是去反对堕胎,其实并不是一个表演需要去承担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氛围可以让社会的戾气得到某种消解。

在美国的脱口秀里(当然媒体里也可以),你可以骂政客,骂总统,你可以批评伟大的美国政府,一切你都你可以批评。

有人说黑人和种族问题是不是完全不能讨论。其实也不是。

你当然不能在舞台上表达你的种族歧视,但是你可以讨论N-Word只能被黑人说是不是一件荒谬的政治正确的事情。Laugh Factory的一场表演 “How a White Man says the N-Word to a Black Man” 就构拟了这么一个场景来讽刺这种政治正确。

基本故事是一个白人小伙和一个黑人小伙(右一)争吵,因为只有黑人才能说 N-word,所以他带了一个黑人朋友(中间),每次他要提到N-word(对黑人的一种蔑称,一般来说,白人说视为种族歧视,黑人自己之间则喜欢互相这么叫)的时候,他的黑人朋友就迅速说出N-word。这样既保持了吵架的气势,又避免了自己作为一个白人说N-word带来的麻烦。

他说,You don’t have to be talking to me like that

这时候,他的黑人朋友就瞬间接上一个N-word

这时候,跟他吵架的那个黑人兄弟,立刻露出了不可思议和无可奈何的表情。

著名演员和著名单口喜剧演员 Ricky Gervais 也曾经在自己的表演里面不厌其烦的讨论当我们把一个强奸案写成一个段子去表演,目的到底是为了伤害受害者,还是仅仅是一个表演。为什么太多的政治正确对表演,对表达对社会不利等等。

然而, 杨笠遭受了无数的批评。甚至有广告主因为被骂而撤下了她演的广告。

跟George Carlin和其他的国外演员相比,杨笠简直温顺的像只小猫。这不是批评George Carlin也是不批评 杨笠。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就像我更喜欢王自健说相声的时候的状态和内容,但是我对他做脱口秀、演戏都非常支持 ,人不能完全脱离自己所在的环境,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虽然没那么喜欢李诞的内容,觉得浮于表面,但是我知道他也有他的 苦衷和选择。我们都没有活在一个没有摩擦的理论物理世界,我们面对的鸡也都不是真空环境下的球形鸡。

但是,环境也许还在恶化。

甚至一个女铁三运动员会因为标准的铁三比赛服而遭到巨大的舆论批评。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年代,那时候人人都只穿军绿色或者干部蓝。

时代一直在进步,但是有的时候,环境和人们的思想也会慢慢回去。

这对喜欢笑声的人们都是危险的。因为很多笑声里都包含了冒犯和讽刺。

我喜欢脱口秀大会,虽然它的内容深度达不到西方的平均水平。虽然它半遮半掩,虽然它上线的节目有些演员的表演时长看上去非常可疑感觉是被剪掉了大半。

但是它普及了脱口秀,它甚至让各种线下的脱口秀俱乐部爆火,一票难求。但是我很难相信它会一期期安全的做下去。

最近还有个节目不错,那就是马东搞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才是第二期,我很喜欢。喜剧大赛有一个好处,它往往是多人表演,有很多新的风格进来,很多时候并不依赖语言表达,有的时候纯粹靠形式感就可以搞笑观众,比如去年很火的《先生请出山》,其实靠的不是语言,不是讽刺,不是内容,而是一种形式感。

今年的有几个节目也特别爆笑,比如《虎父无犬子》、《排练疯云》和《全民运动会》等。

但是,在《全民运动会》里还是出现了核酸互测这样的可能会冒犯到某些人某些领导的画面,虽然现场的观众是笑作一团,但是我不知道这里面是心酸多,还是会心一笑多。

而《排练疯云》里很燃很爆的最后一段三人rap里面,整体上虽然欢乐,虽然激昂,也有形式感,重复带来的节奏感和莫名燃感,但是还是包含了很多心酸和当下的真实写照。

他们唱到,“剧场不开,工作停摆,拿什么来还债”,“剧场不开,工作停摆,勒紧裤腰带”。

这就跟李诞和笑果团队做了好几年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一个大王吸毒被抓,今年某个演员微博被关,神经百战,千锤百炼。但是今年大会,还是避免不了很多演员提到在上海被封控两个月的尴尬经历,不管你怎么解构,这种真实的痛苦是无法消解的。

演员、编剧本来就应该对现实社会敏感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但是对现实社会敏感又跟现在的大环境冲突,很容易出问题。

怎么办呢?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比《脱口秀大会》更安全,因为可以搞更多的形式感,重复,节奏感的表演来代替语言部分。但是脱口秀大会没办法,那就是语言为主的艺术。

这样我想到了1983年第一届春晚王景愚老先生表演的吃鸡。

也许这才是未来喜剧在中国最好的形式,马东,快搞个《哑剧的春天》吧!!

分类
社会生活

二舅和周衙内,我们生活平时并不稀奇的两面

​这两天,我看到最多的就是两个名字,一个是二舅,一个是周劼。二舅是一个自媒体人的二舅,而周劼是江西某个官员家里的公子。这两个人都引发了很多讨论,但是一开始我都提不起兴趣。

分类
社会生活 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只是一个错觉

感觉大家都看过一些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以前在央视上经常播一些公益广告说“知识改变命运”。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小姑娘,当年是希望工程的一张海报的主角,大家叫她大眼睛。

这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小姑娘,名字叫做,苏明娟。照片的拍摄者叫做谢海龙,你甚至可以说这张照片改变了这个女孩儿命运。这张照片拍摄于1991年,地点是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一所小学。后来,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志。

在这张照片的巨大影响力下,苏明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所在的小学被改造成一所希望小学,她也考上了大学,后来还当上了一名副厅级干部,确实改变了命运。(1)

还有著名的张桂梅老师,她在云南的深山里办了一所全免费的女子学校,在她的坚持下1600名女孩儿考上大学,走出大山。(2)

这些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真的是事实么?

谁最需要被知识改变命运?

简单来说,中国是分成城市和农村的,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而众所周知中国的城镇化率,其实是一种非常低级的城镇化率。

实际上真正有钱的、生活条件非常好的城市,实际上我们知道只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跟一线城市,完全无法比较,更别提农村。除了少数非常富裕的农村,中国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其实是农村的居民。城市当然也有贫困户,但是总的来说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各种供应,都比农村好得多。

克强总理曾经说中国还有多少6亿人,月入只有1000元。这个数字可能对普通的在北上生活的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但实际上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贫困线以下,政府搞的扶贫工程,你知道它目标也仅仅是年收入超过4000而已。

中国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十三亿人没有出过国。这些数字可能对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也很难理解。(3)互联网上有很多北上广深的人,会给很多人一种人人都是北上广深,人人都有钱的错觉。事实上,北京也就是2000多万人,上海2000多万人,广州1-2000万人。北上广深的人口顶了天过亿,其实占中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并不高。

如果你硬要拿生活水平去比,你可以理解为北上广深,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其他地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穷国。

你去看那些知识改变命运的广告,故事,其实也都是在讲的是一些农村人,一些尤其是贫困山区,它怎么获得一个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这么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北京朝阳居民某某的孩子,是因为考上大学才有机会留到大城市的,找到心仪的工作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知识改变命运的广告、文章、故事都是真诚的,他们讲述的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但是,他们仍旧是错觉的一部分。为什么呢?

如果能改变命运的只是极少数人,就像彩票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大声的喊,知识改变命运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宣传彩票改变命运呢?

中了彩票的人真的能改变命运啊。为什么我们不宣传?

因为彩票只有非常少的人,百万分之一的人才有机会,甚至更少的人才有机会。我们都知道彩票中奖那叫运气,不能叫改变命运。

这就不得不说说,知识改变命运,对那些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均等的机会,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如果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仅有少数人有机会改变命运,那么何来的知识改变命运,那不就是运气么?

其实高考具有巨大的不公平性。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考是目前最合理的,以及最公平的一个制度之一。但是它本质上又有巨大无比的不公平性,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们。

我们为了做比较,我们都讲的极端一点,比方说在中国最好高考的城市可能是北京,当然上海天津也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就拿北京这个最极端的例子说。那么可能最难的一个省份可能是河南,中间还有好多地方都很难。

北京有多容易,河南有多难呢?

比方说以2018年的数据来说,河南的考生有98万,就是快100万人,但北京只有6万考生。

拿一本录取率为例,北京是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有2万人可以上一本。

而同期,河南只有7.8%的一本录取率,从人数来看,河南人考上一本比北京难4倍。河南只有7.6万人可以上一本。虽然河南有98万考生。

但是这远远不是数据的全部。

因为北京的教育资源和河南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的。而河南的省会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想象一个北京最好的学校,他可能一本率是100%,就是说他几乎没有学生一本以下的,但是一本以上比方说985,211一堆,直接出国留学去常青藤都是一堆。

你也可以想象河南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一个村子,可能几十个考生,一个考上大学都没有。

我其实没有去过河南。但是我去过安徽的一个农村,一个很大的村子,可能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

北京的几乎任何一个普通学校的资源都好于河南一个相当好的学校。

具体到了教学水平,各种好的师范毕业的优秀老师,优先还是留在大城市的。当然有很多人有理想,也有人支教,但是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倾斜就是这么明显。

大城市的老师都普通话很标准,而农村的老师很多说不好普通话。你以为现在一个年轻人普通话不好是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穷。因为穷,学校雇不起更好的老师,留不住更好的老师,所以,孩子就说不好普通话。你以为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问题。

再看英语教育,在大城市搞双语学校的时候,雇外教的时候,很多农村雇一个自己英语没有地方方言的英语老师都很难。

很多文章喜欢歌颂,从大山考上大学,有了出息的人,归来大山当了老师,这样的故事很感人。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故事经常被传播,正式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说难听点的就是当你去歌颂一个行为的时候,你往往发现他可能是因为他是违反经济学的,也就是说,违反大多数人选择的。大多数的学习的、成绩好的老师,还是希望在更大的城市去就业,带来更丰厚的收入,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

本来我们留给农村的孩子的录取机会就更少,而我们教育资源分配他们也是更少。所以,他们其实是在双重不平等下去竞争。

所以说,高考是有非常大的不公平性的。

国家应该把教育资源放在倾斜在那些贫困的地区,因为那个地区靠正常的经济的调节是无法获取平等的教育资源的。

北京我们随便办个学校,这个学校它的预算肯定是很高的,因为当地经济好。那么政府本来是应该做调节。农村本来就请不起好老师,而同时山区、农村条件艰苦,工资就算一样高,条件更好的老师,当然是愿意去城市。

而且农村工资其实还是更低,那么请来的老师肯定水平不行。政府应该给农村各种各样的倾斜,给各种各样的教育的支持。

但是事实上,实际上我们国内的教育分配可能是反向的,有点像马太效应,在北京这种地儿本来就已经好的一塌糊涂了,然后我们还给他更多的投资,大城市,好大学,好学校,得到更多的资助,我们有钱去建设清华北大。

于此同时,农村很多地方有失学问题,这才产生了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搞了这么多年,它是给北京的孩子们设计的么?当然不是,他们的教育资源是过剩的。

其实希望工程这么多年,据说总共捐款也就是十几个亿,在中国这真的不是一笔大钱。以今天的中国的财力来说,几十亿搞出来简直就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

但是在中国很多事很多这种农村的学校,它就需要通过这种社会捐助的方式,而不是政府去负担的,那么这就是一个本来教育就不公平的情况就雪上加霜了。

在这样的教育不公平之下,如果两个人智力是一样的。一个出生在一个大城市北京、上海。而另个人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

你这边接受了大城市的精英教育,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我这边的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连英语都说不清楚,我想获得跟你一样的成绩有多难。

所以知识改变命运它其实真的是一个错觉。

不是说没有人通过高考通过学习去改变命运,我们一定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当然不是去抹杀高考的作用,确实有无数的农村人,无数的出生的时候条件比较差的人,他因为高考因为上学,甚至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因为他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他获得了很多机会,他改变了命运。

但是对大城市的高考已经容易到了,很多大城市的孩子都可以轻松得到大学教育。而对真正需要最需要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来说,它又太难。

一个村子,5年内出了一个大学生,他当然很幸运。而更多的人,也许也很聪明,也许也很上进,甚至非常之聪明,但是他最后考不上大学。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说知识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但是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口号,因为最需要它改变命运的那些人,并无法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

我今天想讲的知识改变命运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谈的是说,其实我们去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统计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知识改变这个命运的标题我很喜欢,这个口号我也很喜欢,但是那是在我不太懂统计学的时候。

等我懂了统计学以后,我就会觉得说对那些广大的农村的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渺茫的,是没有希望的。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事,其中的一些人尖子而已,对大多数人改变他命运的,不是这些。

对大多数的农村人,他本来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改变他命运的可能是改革开放,是突然之间一个沿海城市招工了,比方说深圳或者是东莞哪里头需要电子电子厂需要打工,他们就去打工,然后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就获得了很高的收入,有些人当然也很工资也就一般,但有的人就落户在了深圳或者是天津北京或者什么地方,慢慢的就开始离开了原有的命运。

或者说这两年可能是一些比方说开出租、开滴滴、做外卖,等等的工作。

改开以来,改变命运最大的一点是允许去城市打工,让很多人有机会改变命运,有机会去获得一个新的机会。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考也非常好,但是实话实说,被教育和高考改变命运的人并不是主体,在我看来他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该去学习,不该去教育,反而是说我们如果有机会接受一个高等教育,我们有机会变成一个能够自己在家里头学习英语,自己学习计算机,学习编程语言。这都是我们相对于很多人,运气好的一塌糊涂而已。

我觉得当我们了解到了社会的教育分配自然分配的不公平,以及它无法改变的这么一个现实以后,可能更需要珍惜的是我们已经有的环境。

如果还没有,你要知道人生还有很多别的机会,整个社会的不公平性还会存在很久,我们只能更努力的去摆脱和创造命运。

来源:

1、https://new.qq.com/omn/20210605/20210605A014S100.html

2、https://new.qq.com/omn/20200701/20200701A0TBGB00.html

3、https://www.sohu.com/a/292346458_119756

分类
历史 社会生活

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去世…世界风云变幻,只有我们可以岁月静好秩序井然排队做核酸

最近国际形势继续风云变幻……

7月7日,在超过50多名内阁成员和高级官员辞职施压后,英国执政保守党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终于表态,辞任党魁,但将留任首相直到选出接班人。

但是他站在全球新闻聚光灯下才一天,马上更大的新闻就来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帮人助选演讲的时候,被人近距离枪击,很快就宣布去世了。

有人说现在和1913年何其相像,沙皇在打仗、日本首相被刺杀、英国首相下野、德国新任总理正积极组织扩军……

1913年后面就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打起来了。

某种程度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1945年二战结束后,一直到今天,事实上,人类经历了历史上最长期的一个整体和平时期(只存在局部战争)。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核武器的恐怖平衡,第二个是美苏两大集团动态平衡带来的世界格局。

现在基本上二战的格局在一个被打破的过程中。世界进入了快速颠簸期。

从大的局势来看,中国暂时岁月静好,但是不知道未来会走到何方。

有人说,只学过小学历史的,兴高采烈。学过历史的,忧心忡忡。

我就挺忧心忡忡的。